今年首季政府的一手私人住宅供應統計,落成量及施工量分別為1600及1700伙,較對上一季的5800及2100伙,分別下跌72%及19%,部份業界更借「物以罕為貴」概念,認為相關數字會加強買家入市信心。筆者覺得單靠一手樓落成量及施工量回落,便推斷有助樓價回升,理據未必充份。
發展商隨市況推盤
無疑,一手樓落成量對未來樓市供應有影響,但發展商是否真的願意將已落成物業推出市場,才是關鍵因素。事實上,不少單位在落成前,早經樓花方式出售,故政府公佈新盤落成量數字,對反映市場未來供應,實際效用不大;至於施工量對樓市供應的效果,則需要更長時間觀察。
最近兩季錄得落成量及施工量持續下降,除顯示去年勾地及賣地次數減少外,同時亦反映大部份發展商自金融海嘯出現後,多數選擇靜觀後市變化,減慢新樓發展步伐,故相關數字指標性根本不大。
據市場反映,近期發展商建屋施工量已逐步回升,且可從不同途徑取得土地建樓,當中包括透過向政府勾出土地拍賣、與市區重建局或港鐵等機構合作,及向政府補地價等,根本就不愁無土地使用,故相信只要經濟轉好,又或者樓市轉旺時,發展商總有方法,盡早加建樓房,以應市場所需。
基此,大家毋須擔心供應量會突然下跌,而未來樓價去向,最重要視乎經濟發展及市民信心,並不會因個別一、兩季新盤供應統計數字降低,就立刻武斷樓價必然會上升!
梁理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