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投資策略隨年齡轉變 -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投資策略隨年齡轉變 - 曾淵滄

港交所(388)成為首隻股價重上100元以上的藍籌股,過去一段時間,我一直想找機會趁低買入,但一等再等,心目中的「低位」一直沒出現,至今手上依然無股。不過,我沒當成是錯失機會,去年10月港交所最低價55元,如果那時候買入,今年3月港交所股價更低過55元,相信心情一定不好過,就算以今年最低位53.40元買入,至今升幅約一倍,實際上也比不上其他我曾經向大家介紹過的二三線股。
港交所是我於2003至2007年那一個大升浪中捕捉到最成功的股,並耐心地持有至大牛市結束才賣掉,賺了一些錢。如果我們也期望港交所再像2003年至2007年那樣能升20倍以上的話,港交所股價必須升上1000元以上,我看機會不大。因此我也不會後悔沒有再買。
不少股民對某一些股很有感情,特別是曾經令他們賺到錢的股,賣掉了就一定要買回來。最近就有不少朋友問我可以不可以買滙控(005)?因為他們賣光了滙控。
去年10月恒指跌破「曾氏通道」時,滙控股價最低仍有75元,今年3月則跌至33元,滙控的確是完全跑輸大市了。滙控作為恒指成份股中的重量級股,而股價在今年3月再創新低,為甚麼恒指不創新低?原因是中資股的表現比較好,頂得住。可見,與其去辯論現在是牛市或是熊市,不如集中精神尋找優質中資股。

年輕人可以大膽一點

去年10月恒指跌破「曾氏通道」時,我建議年紀比較輕的朋友、身邊個人資產仍遠離目標較遠的股友們可以大膽的入市,可是,當時我自己沒有入市。我重新入市是在去年12月左右才開始,主力也不是恒指成份股,而是那些與國策有關的中資股,再加上一些有炒賣概念的二三線股。不過,至今為止,我手上的現金仍然比股票的市值高許多。年紀大了,不能不保守,過去20年,我的運氣太好了,賺了一些錢,但是,股市投資畢竟是風險很大的遊戲,我相信上得山多終遇虎的哲學,我不可能永遠運氣那麼好,我現在更加享受的是與大家分享我的觀點的樂趣,而不是自己賺大錢。我一直認為,人不能沒有錢,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最後是貧窮至死,但是,一旦我們有了五斗米後,也該滿足了,不必追求發大財,錢夠用就行了,為了想多賺錢而長期承受巨大的壓力是不值得的,對健康有害。
我年紀大了,心態保守,當然,如果你還年輕,我不希望我的保守心態會影響你的冒險,你仍然在起步中,不能不冒險。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