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死亡的「大悟」 - 李怡

對死亡的「大悟」 - 李怡

電影結束了,銀幕上開始打出字幕。有觀眾已站起來準備離開。銀幕上一邊出字幕一邊重複禮儀師為遺體換衣服、抹身等全神貫注的動作。這動作已在電影中出現多次,但奇怪的是觀眾卻像看之不厭。我也看之不厭,站起又重新坐下,直到這「納棺」的動作全部完成而字幕也全部打完。
一個多月前就知道《禮儀師之奏鳴曲》這部電影。一來出門在即,二來送走親人不久,不想看專講葬儀的電影,以免勾起傷心事。從美加回來後,發現這電影還在幾個影院每天放一場,於是就去看了。
沒有悲傷,反覺輕鬆了些。主角在電影中的名字是小林大悟。通過從事這被稱為「厭惡性行業」的為遺體「納棺」的工作,他對生死「大悟」,對人生「大悟」,對幼年時離他而去的父親的關係「大悟」了。而他的美麗妻子,原不諒解他從事這種行業,卻在一次目睹他為一個澡堂老闆娘「納棺」的過程中也「大悟」了。我原來自問對生死都有了解,但看了這電影還是有了「大悟」。主角這名字真起得好。
存在主義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注定要走向死亡,這是任何人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電影中主管火葬焚化爐五十年的老者說,死亡是道門,把死者送出門,是讓他到另一個世界,這是生死循環,不是悲劇。
為遺體化妝,屬厭惡性行業。中文有以「殯儀館的化妝師」來嘲諷某種無意義的「政治化妝」。然而,日本從事這行業的禮儀師,是如此認真、專業,他們全神貫注地為「悲傷的離別」留下「最美麗的容顏」。那是極有意義的化妝。
人要「學會死亡」,才知道應怎樣活着。這電影沒有帶給我沉重,我反而感到有所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