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從跑馬地緩緩出灣仔,抬頭忽見一個我不懂的字。舊樓二樓外牆,有個大型的道壇告示,寫着對聯:
「道高龍虎伏 德重鬼神欽」
還有:
「鶴鳴山上八寶立 水濂洞中百世傳」
還有「伏英觀」。但那「道教靝一善壇」的「靝」字,就不認識了。
以為好深奧?馬上查字典:青部十畫,這是個「天」字,出於道書。還有一個「」字,代表「地」──誰給造的字?非常古老,觀字也可猜到:「青」加「氣」,一望無際的青空;土地上則是「黑」色的「氣」。
各位有辦過喪事,在過程中某些環節或某些致祭物品條幅,甚至咒語上,都會見到。不過那時心情不好,哀傷中沒有追溯而已。
殯儀中出現了「靝」字,它不一定代表與死亡喪葬有關的,應該不算「敏感字彙」吧?
最近有新聞,食物及環境衞生署因為「唔識字」,認為一間善終服務商店「孝靝」,提及或暗示殯儀之意,不符合條例要求,拒絕發予殮葬商業牌,用回本字,難道「孝天」會有聯想嗎──如果有,台灣的「朱孝天」豈非可想像為「豬流感」加「殮葬」?他一定抗議!好,大夥又多認識一個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