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海嘯終催生亞洲危機基金(中國稱為亞洲外滙儲備庫),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之外,為亞洲區提供多一個經濟危機下解困的國際支援基金。第42屆亞洲開發銀行年會一連4天在印度召開,東盟與中日韓(10+3)首日財長會議有突破性進展,拍板成立1200億美元(約9360億港元)亞洲危機基金,並於今年底運行。
記者:周燕芬
亞洲危機基金成立目的是協助區內國家在經濟危機中生存,亦延續各主要國在全球政經舞台上話事權的角力戰。值得留意,中日兩國在亞洲危機基金出資金額相等亦是最多,日本同時公佈,將提供615.4億美元(約4800億港元)支援計劃,協助受經濟危機打擊的國家,但會以日圓為基礎,並在區內應用。日本亦讓外國政府於日本發行日圓武士債券,規模可達51.3億美元。
中國籲增發展國發言權
亞洲危機基金規模由原來的800億美元擴大至1200億美元,各國昨再達成出資共識,中國將出資384億美元,日本出資384億美元,而韓國出資192億美元,分別佔儲備庫總額的32%、32%和16%,其餘20%將由東盟10國承擔。
據路透社消息,中日韓於此項儲備庫的投票權益,建議合共為71.59%,略低於其80%的貢獻金額。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李勇再呼籲國際金融組織,要增加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及代表性。中日在首日會議中盡顯區內皇者之風,但亞洲危機基金以甚麼貨幣作基礎,會議未有討論。
另外,基金申請條款預期會較IMF寬鬆,日後或威脅其在區內影響力,亞洲開發銀行表態指正計劃增加其亞洲貸款金額50%,至2009/2010年的330億美元,以處理金融危機。
未討論貨幣基準
中日韓財長重申在當前形勢下,三國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深化區域財金合作,維護區域金融穩定和促進經濟盡快恢復增長。會議發表聲明指,目前全球形勢需更多努力以增強信心,保持金融穩定,以防經濟增速繼續下滑。
早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中國將設法使香港參與這項區域儲備庫計劃。有報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香港的參與方案是「只出資,但沒有投票權」,以消除日本的疑慮;此方案雖不能令中國增多一票,但可拉近香港與東盟的關係,強化香港在區域內的金融角色地位,但昨日的公佈未有詳細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