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五四運動90周年。民主和科學是五四運動的兩面旗幟,經歷90年光陰後,賽先生(科學)在中國已登堂入室,進了各級黨政領導班子,但德先生(民主)在中國不只未長大成人,反而在作為五四運動策源地的北京大學,還要面對民主迷信、民主迷思的批判,真的是情何以堪?
學者官員批判民主迷信
大肆批判民主迷信的,包括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潘維等學者、官員。今年3月,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舉行期間,一批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群起攻擊民主選舉制度。他們的批判主要針對兩點:其一,民主制度並不完美、不值得崇拜,最好的例證是台灣民選總統陳水扁一樣貪瀆;其二,西方的民主制度並不適合於中國。
其實,中共智囊俞可平在《民主是個好東西》一文中已指出:「在人類迄今發明和推行的所有政治制度中,民主是弊端最少的一種。也就是說,相對而言,民主是人類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可以說,民主制度本來就只是「最不壞」的制度,並不是最完美的制度;民選不能保證選出的領導人不貪瀆,但一定可以讓他們下台受審;西式民主選舉模式可能不宜照搬到中國,但不等於中國不需要民主選舉。
胡總五四講話避談民主
俞可平文章的發表,一度令人對中共高層推動民主寄予厚望。但是,近期官方輿論對民主的批判佔盡上風。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上周六到中國農業大學就五四運動90周年發表講話時,雖然也提及五四精神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但結論只是要青年學生在黨的領導下愛國,避談追求民主、科學。
今年也是六四事件20周年,民主運動已成中共的心病,因此,五四運動在當局眼中那裏還有民主、科學的影子?當局的紀念活動打着愛國的幌子,但要的是在黨的領導下,說白了,就是愛黨而已。官方輿論認真學習胡總書記紀念五四運動重要講話的如潮諛聲,已扯下最後的遮羞布。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