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香港有位失去了孩子屍首的媽媽也曾說過,希望討回真相。世事往往充滿荒謬,有時荒謬到你覺得這是一場戲;《換命謊言》就是這樣一個醜故事,講述1928年美國一宗「換子奇案」,看得人火上心頭的一段警界黑歷史。
記者:陸俊雄
越真實 越荒謬
「阿Sir我唔見咗個仔!」警察循例反問你是否已夠二十四小時,不夠,惟有再等,等到警察出手,等到隨便找來一個小孩硬說你是他母親。仲敢上訴?捉你入瘋人院。是怎樣的一個社會?是1928年的美國洛杉磯,是一個真人真事的瘋案。
脫不掉的冶艷
畢嫂飾演就是這位勢孤力弱的單親媽媽,戲內她飽受哭、笑、悲、啼的經歷,精湛演技盡現銀幕,亦因此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她演出叫人眼前一亮,老實說,我未看過這樣的畢嫂。可惜是,無論被包裝成柔弱無助,但骨子裏的冶艷還是脫不掉,或者這是她當不成最佳女主角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雙線各有張力
當你見到影碟封面,又未試了解過《換命謊言》,或多或少誤以為講政治的悶戲居多,其實大錯特錯,而且是兩個多小時張力十足的親情加懸疑片。
不能不讚導演奇連伊士活功力十足,大多是通過人物的對話、表情,去控制整個節奏,而且風格依舊是表面淡淡然、實質沉重得令人透不過氣。不難發現戲多在房間、辦公室等室內拍攝,亦因為二十年代保存下來的建築物外景少之有少,但無損故事的雙線發展。一面看得出為人母親那種切膚之痛,另一面對追查失蹤兒童的懸疑案件為之緊張。
導演不叫Action
故事最後怎樣,當然要你自己買碟找答案,只可以說幾令人心酸。看主內容之餘,更要看Bonus中首部份,因為是講導演奇連伊士活,值得知道他拍戲時如何調度。原來他不愛講Action來開始拍戲,他後生時當過演員,他明白要演員自然投入的重要。高手即是高手,難怪《換命謊言》可以拍得如此好看。
這是那位母親的真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