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流感來勢洶洶,市場擔心疫情會進一步打擊全球經濟,由於短期內難以確定事態發展,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程度料將無可避免地增加,投資氣氛亦可能會隨時逆轉,反映美股波動程度的VIX指數亦已從低位回升。
03年SARS爆發的時候,當時疫情集中打擊剛受過98年金融風暴洗禮的亞洲區,相似的是,今次的流感於南美爆發並擴散至中北美及歐洲等地,若疫情進一步惡化,勢將對剛受金融海嘯打擊最深的美歐經濟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大有空間增持
本周初美元及日圓一度受惠避險資金追捧而造好,其後由於股市回穩,商品貨幣及較高息貨幣兌美元遂收復了失地。事實上,面對着「流感」及「後海嘯期」這兩大不明朗因素,投資組合內該長期保持一定比例的核心避險工具。然而,在眾多資產類別以及貨幣單位之中要選擇真正的避險工具確實並不容易。筆者提議可仿效中國分散外滙儲備的做法,逐步及分段分散至多種主要貨幣及資產類別。
早前中國透露自2003至09年初共增加了黃金儲備76%,達到目前的1054噸,並因此已一躍成為全球第5大黃金儲存國。現時,黃金佔中國儲備的比例甚低,只有1.5%左右,而根據國際黃金協會的數據,該比例於美國高達78.9%,歐元區為60.8%,而世界平均值為10.5%,如果中國要達到黃金佔外滙儲備10.5%的世界平均值,便有需要再增持6000噸黃金。因此,筆者相信中國仍有頗大空間進一步增持黃金儲備。
投資需求主導金價
考慮到金融海嘯後,各主要工業大國先後採取類似印鈔及量化寬鬆的手段挽救經濟,因此現時繼續增持傳統貨幣作為儲備的風險亦正在增加。
事實上,雖然全球官方儲備現時仍是以美元佔較大比重,但該比例卻已從2000年初期的70%下跌至目前的60%;而同期美元佔中國外滙儲備的比例,更加由02年的高位85%,下跌至現時的65%(圖)。
全球逐步分散儲備,隨了令歐元及日圓等主要經濟體成為受益貨幣之外,其他主要的實物商品例如黃金及石油等,亦成了各國爭相納入其戰略儲備的對象。中國坐擁龐大的外滙儲備,其行動亦證明了未來仍然有進一步增加天然資源作為儲備的意欲。
自從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最大的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SPDRGoldTrust的持金量便一直上升。有別於過去黃金需求主要來自飾金並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現時卻漸漸被投資需求蓋過,在全球經濟金融動盪的年代,黃金已被視為最後的一道避險防線。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潘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