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最艱難的抉擇還未到來 - Shlomo Ben Ami

奧巴馬:最艱難的抉擇還未到來 - Shlomo Ben Ami

ShlomoBenAmi 以色列前外交部長

奧巴馬用令人嘆為觀止、面面俱到的議程充實他就任以來的一百天。精力過人、信心滿滿的奧巴馬已經開始了一次艱巨的旅程,重振美國經濟並拯救殘缺不全的國際體系。
特別是從奧巴馬的國內政策中──一種向更社會民主的稅收體系和普遍醫療的轉變──我們可能最能看出這位新任總統的意識形態取向。但是強調減少社會不平等與美國深入人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並不容易合拍。將國家與公民之間的社會契約歐洲化的企圖,還可能與美國體系的根本原則發生衝突。

財政赤字急速增長

在挽救美國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方面,奧巴馬比任何一個歐洲政府都更具干預性。舉步維艱的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終於頭一次反映了歐洲共識:將奧巴馬的龐大財政刺激計劃稱為「通往地獄之路」。美國財政赤字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增長,提升了未來的高通脹風險──而這正是歐洲人不惜一切代價想要防止的情況。
奧巴馬在外交政策上的魄力與其國內政策相比毫不遜色。在美國八年單邊主義留下了一段破碎的跨大西洋聯盟關係,召回了與俄羅斯之間的冷戰幽靈,並使中東陷入末日政局之後,奧巴馬對地區問題注入的新思維受到了極大歡迎。
這位新總統的外交政策組織原則是一種沒有既定意識形態方針的原則。從本質上講,他應對國際問題的策略是實用主義的。為了與其前任的強權政治風格劃清界限,奧巴馬承諾總要先用盡一切外交手段。
但奧巴馬可能很快就會意識到其大多數前任起初也篤信國際合作,直到在情勢逼迫下才採取對抗戰略。就連布殊在○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襲擊以前,似乎也沒有致力於貫徹某種外交原則。「九一一」促使他發動了構想拙劣的「全球反恐戰爭」。奧巴馬的對話與合作戰略的真正考驗,只有在其失敗,使他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之時才會到來。

歐洲之旅空手而回

修補舊有的聯盟關係不但對美國發揮實力至關重要,對於歐洲扮演全球性角色也不可或缺。然而,正是美國的歐洲盟友們製造了奧巴馬的第一次挫折。在他最近的歐洲之旅中,所到之處都是掌聲一片,可歐洲人最後還是讓他空手而歸。他們抵制了協同的財政刺激計劃,並在鼓吹多邊主義多年之後,拒絕了奧巴馬向阿富汗派駐更多歐洲軍隊的呼籲。對於許多歐洲人而言,和布殊唱反調,要比與奧巴馬一起做出犧牲更容易。
奧巴馬還撳動了對俄關係的「重新設置鍵」,並暗示他可能會凍結布殊在捷克和波蘭部署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他的期望是俄羅斯會和美國一同向伊朗施壓,令其放棄核野心,但這還沒有付諸行動。
北朝鮮也沒有把奧巴馬的警告當回事。此前奧巴馬聲稱如果北朝鮮對抗聯合國,堅持發射火箭,美國會將其擊落。在中國的庇護下,金正日還是發射了火箭,美國對此保持了克制。
伊朗是令奧巴馬可能會被迫意識到其安撫政策局限的另一條戰線。他放棄了美國把伊朗停止鈾濃縮活動作為談判前提的長期要求,並保證不謀求伊朗的政權更替。但伊朗人是最精明的談判者。他們會確保其核計劃走在談判之前。果真如此,奧巴馬又意欲何為?

施政亟需強大聯盟

奧巴馬承認伊朗「在國際社會中的合理地位」的表示也含混不清。如果這意味着以如埃及或海灣諸國等中東其他強國的利益為代價的某種特殊地位,那麼奧巴馬可能會遭遇來自該地區的美國傳統盟國的強烈反對。
奧巴馬清楚地表明美國的願望是引領而不是支配,這是正確的,也令人耳目一新。但即便是謙遜和現實主義的施政也需要強大的聯盟,而其中的夥伴也要願意做出犧牲。老牌的敵人和競爭者如俄羅斯和中國也不會放棄損美利己的機會。只有當這一切變得異常明瞭,或如以巴衝突的兩國解決方案再一次失敗時,做出真正抉擇的時刻才會到來。

ProjectSyndicate,2009.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