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鄧麗君甜美歌聲,更忘不了她挺身為中國人爭取民主,可惜,1995年5月8日,她在泰國哮喘病發逝世,終年42歲。下周五是鄧麗君逝世14周年紀念,追隨她數十年的管家張金美,或是歌迷會會長張艷玲(阿張),對鄧麗君仍不離不棄,每年風雨不改為她舉行悼念活動。在金美和阿張心目中,鄧麗君從未離開過,她只是往別的地方登台,阿張說:「總有一日我會再見到佢。」
撰文:戴彩煥
由歌迷搖身一變成為鄧麗君的管家,全天候照顧偶像起居飲食,幫手打理赤柱舊居,是張金美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今日,雖然鄧麗君離去14年,金美對鄧麗君的思念依然強烈──聽鄧麗君的歌、參與歌迷會聚會,或是一星期一、兩次到尖東以鄧麗君為主題的咖啡店打發時間,已是金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管家:教我做人道理
這天,金美在鄧麗君逝世14周年前夕到咖啡店流連,望着鄧麗君的照片海報,跟記者細訴與鄧麗君的往事,金美的眼淚又數度不聽使喚地掉下來,她說:「一講佢我就比較激動,好多嘢諗起,又傷心又開心。佢好鍾意食中餐同飲湯,後期特別鍾意飲雞湯,好似青紅蘿蔔煲雞咁;佢又好鍾意食通菜,而且係通菜兩食,將葉同莖分開炒,以前喺屋企佢成日叫我煮畀佢食。我呢世人最開心、最幸福係可以幫到佢、同佢相處,佢對人好好,我讀書唔叻,係佢令我學識好多嘢,教我好多做人道理,仲識到一大班朋友,佢比親人對我仲更加好。」談到當年跟鄧麗君的相處方式,金美用「心照」二字來形容,她說:「我唔係一個八卦嘅人,佢想同我講就講,唔想講嘅話,我亦唔會問。」
睹物思人,金美家中到處都擺放了有關鄧麗君的物件,包括當年鄧麗君在清邁時寫給她的信件,金美仍好好保存,她說:「我屋企唔係大,但周圍都望到佢,就好似喺自己身邊一樣。我成日安慰自己,佢冇離開,只係去咗登台啫。赤柱(鄧麗君故居)賣咗之後,我再冇做嘢,好多朋友都好擔心我生活點算,不過我好幸運,屋企唔使我養,我只係過啲好清閒簡單嘅生活,吃飽穿得暖就夠,個個記得我金美,我就已經好心滿意足。」
三哥:她是我的救星
下周五,金美與鄧麗君歌迷會會長張艷玲會到台灣出席鄧麗君悼念活動,順道探望鄧麗君的三哥鄧長富。在五弟鄧長禧離世後,鄧長富接管了五弟「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負責人的工作,多年來,鄧長富無時無刻也想念着細妹,尤其踏入每年5月,他說:「每年這時間大家都特別傷心,發生那件事,家人心中都很難過,真的不能接受,隨着時間才漸漸淡忘傷痛。」
回想童年往事,鄧長富最難忘是妹妹經常做他的救星,他說:「爸爸自幼常跟我們說,家中男生多,女生只有麗君,大家要多疼錫她,因此父母對她真的特別偏心。爸爸對我們幾個兒子管得很嚴,一有錯便要受罰,有一次爸爸要我下跪,妹妹立即過來陪我一起跪,爸爸見狀即心軟起來,連我也得以免罰。每次受罰,若有妹妹代向爸爸說好話,我便幸免於難,麗君可真是我的救星。」
歌迷:難忘結伴睇戲
至於追隨鄧麗君整整33年的歌迷會會長張艷玲,33年前被鄧麗君的甜美歌聲和親切態度深深打動,於是成立了香港鄧麗君歌迷會,雖然鄧麗君離開了14個年頭,但每年鄧麗君生忌死忌,阿張仍繼續為鄧麗君舉行悼念活動,或是到台灣墓園拜祭,風雨不改。
阿張透露,歌迷會最初取名「青春玉女鄧麗君」,但擔任顧問的宗維賡(當年朱玲玲及鄭文雅選港姐的提名人)指人會長大,沒可能一直叫青春玉女,所以阿張才打消念頭,她說:「我哋唔係嗰啲追星族,我哋有個會規,就係唔可以喺出面地方同佢影相,只可以遠遠望佢,除非係歌迷聚會或者聯歡會,因為想畀番個空間佢、尊重佢,只要見到佢就已經好開心㗎啦!1982年我哋同佢開完聯歡會之後,佢叫我哋20、30人一齊去南洋戲院睇戲,大家興奮到冇人記得睇過邊套戲,好多年之後,先至有人記番部戲原來係張豐毅嘅《塞外奪寶》。」
歌迷會最高峯時期有300多名會員,到今日,仍有過百會員,當中不乏新加入、只得20多歲的年輕人。阿張說:「佢哋希望從我哋口中知道更多鄧麗君嘅往事。在我嚟講,從來都唔覺佢走咗,佢只係去咗第二度唱歌,我知道,總有一日我會再見到佢。」
協力:何慧斯、比華利
攝影:黃偉雄、林德雄
場地:甜蜜蜜新生咖啡店
人物誌:華人歌后人生留憾
下周五是鄧麗君離世14周年的日子,這位瘋魔全球華人的歌后,其甜美歌聲曾撫慰不少經歷文革浩劫的人和兵哥的心靈。小鄧1953年1月29日於台灣出生,14歲灌錄首張唱片《鳳陽花鼓》,憑小調民歌開始走紅。之後她經常出席勞軍活動,故有「軍中情人」美譽。七十年代小鄧來港發展,後轉戰日本,曾三度參加全日本紅白歌唱大賽,大碟屢創銷量紀錄。
支持民運拒返內地
小鄧最大的心願是在內地開演唱會,70年代末,其歌聲響徹神州,卻一度被稱為「靡靡之音」而被禁止,故民間流傳「只愛小鄧,不愛老鄧(鄧小平)」名句。解禁後,她多次獲邀赴內地演唱,但89年六四民運,小鄧掛着「反對軍管」紙牌現身維園,出席「民主歌聲獻中華」聲援內地學生。之後她一直旅居法國,她說,因為那裏是民主發源地,中國一日沒有民主,一天也不會回去。可惜小鄧於95年在泰國哮喘病逝,終年42歲,始終無法完成返內地獻唱的夢想。
赤柱故居變賣重建
鄧麗君位於赤柱山佳美道18號一幢兩層的歐陸風情故居,鄰近海灘,她生前常到赤柱市場買粉紅和淡黃玫瑰,或到附近的餐廳喝咖啡。故居建於50年代,佔地7,000多呎,鄧麗君1988年以700萬購入。一樓是練歌室和書房,二樓是浴室、睡房及客房等。鄧麗君去世後,故居交由鄧麗君文教基金會保管,曾開放給歌迷參觀,至2004年由何超鳳夫婦斥資3,170萬元購入,拆卸後計劃重建樓高約3層的獨立洋房,但至今仍未完成。
話你知:主題Cafe嘆小鄧家常菜
位於尖沙嘴梳士巴利道、首間以鄧麗君作主題的「甜蜜蜜新生咖啡店」於今年1月開幕,該店由新生精神康復會營運,獲社署攜手扶弱基金及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合共80萬港元資助,店內放滿鄧麗君的珍品。
為紀念鄧麗君逝世14周年,咖啡店由昨日開始至下周五會擺放鄧麗君人形紙板供顧客拍照,並會播放鄧麗君遺作《看見你就笑》,及推出「鄧麗君家常菜套餐」,包括小鄧最愛的有機通菜炒牛肉配有機米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