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洗手洗手洗手」日子來臨之前,對公眾場所的廁所門已很有戒心。每次看見那長期保持濕潤狀態的門柄,想到當中有多少對如廁後沒有洗過的手,或殘留洗手水的手摸過,便寧願用高難度動作開門,也不敢與那門柄有肌膚之親。曾妙想天開,如果把所有「公」廁的門都換成有電子感應設備的自動開關門,需要多少經費呢?
政府動用一千萬清潔十八區,可以維持衞生多久?論理,太平時也要「洗太平地」,這也同樣是一大筆開銷。其實洗來洗去,都不及替沒有公德心的人洗腦有效。如果每個人在公廁完事後洗手,並有耐性等手乾透才奪門而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濕門柄就不會成為城中一景了。
在平常日子,有多少患了傷風感冒的病人會辛苦自己保障別人,戴上口罩?病人也要有病人的道德。平常時期患小病的旅客,有多少會主動申報健康狀況?自我隱瞞病情的誘因太大了,無論是公幹或旅遊,仍能起行的總認為自己是小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主動呈報,等如自找麻煩。
不曉得在這非常時期,有多少身染小病又能通過體溫檢測的人,在申報健康情況時負一下病人的責任?如果對四方八面入境者的道德沒有信心,實在不明白為甚麼港府會認為讓旅客必須填寫那份表格,也算是一個防疫的措施。但,還有別的辦法嗎?的確沒有,因為這需要自動自覺。所以,疫症初起時,政府表示希望能把關到八月,聽來比六大產業的願景更虛無,這個時間,是不可能買到的。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