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色龍,學名Chamaeleonidae,屬於爬行綱動物。某些變色龍的膚色能隨環境而變化,不同品種可以變出不同膚色,紅橙黃綠藍黑啡都得。英文維基百科的《變色龍》條目指出,當一個人被形容為變色龍,通常是指他在社會環境中的善變能力,諷喻這些人沒有宗旨,就算有,都會很快放棄。 記者:蔡元貴
89年5月22日,北京學運進入高潮,中央政府已宣佈戒嚴,形勢急轉直下。一群理工學院學生到長實集團當時的總部華人行請願,長實主席李嘉誠親自接收請願信。學生要求工商界人士利用與國內的通訊網,把北京學運的消息轉達國內單位,並希望商界以物資包括金錢支持北京學生。
李嘉誠曾稱金錢支持
當日李嘉誠公開回應稱,北京學生的動機是愛國的,本港工商界應予支持,包括金錢的支持。至於他會捐款多少支持北京學生,他當時說正在考慮。20年後,本報書面向長實集團公關部查詢,了解他現時對六四的態度,至今未有回應。
李嘉誠與多名香港富商當年均曾公開支持北京學運,公開反對政府鎮壓。1989年5月24日,他們聯同一群社會名人在報章刊登聲明,題為《港澳各界團體及人仕緊急呼籲》,內文稱:「鑑於中國當局對北京學生和平行動採取錯誤措施,不得人心,致令局勢嚴峻。為此,我們向中國政府及黨政領導人緊急呼籲:(1)肯定北京學生的行動是愛國民主運動;(2)決不能採用武力鎮壓北京學生及市民;(3)立即撤銷戒嚴令,解除新聞封鎖。」
上述聲明有數百團體及個人聯署,名字包括李嘉誠、何鴻燊、鄭裕彤、李兆基、陳永棋、羅康瑞、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聯等。當年仍是商人的現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也有聯署,本報今年4月書面向他詢問他現時對六四的態度,至今仍未回覆。
梁振英聞言笑而不語
六四之後,社會人士在報章刊登的聯署聲明,措詞更加嚴厲。1989年6月7日,一群財經界人士在報章刊登聲明,內文稱:「我們強烈譴責北京當局濫殺市民的冷血暴行,並沉痛哀悼為民主進步的中國而犧牲的愛國同胞。」聯署者包括梁振英、梁錦松、鍾瑞明、羅嘉瑞、周安橋、譚兆璋、馮可強等。
現任行政會議非官守召集人梁振英今年3月26日以城市大學校董身份出席該校活動時接受訪問,當時城大校園發生學生刊物討論六四的爭議,他回應說:「我相信學生會完全有能力作出判斷,喺呢件事學生冇搵我討論過,我亦都冇搵學生討論過,大學學生會係一個自治嘅組織,我知道同學之間,不同人有不同睇法,我相信同學自己會去探索。」記者追問他個人對六四的想法,他則笑而不語。
1989年6月16日,教育界及社會人士在報章刊登聲明,題為《我們該怎辦?》內文說:「個多月來,我們密切地關注着北京學運的發展,事態的演變使我們感到極度的不安、震慄和痛心。現在北京街頭血跡未乾,全國性的大規模搜捕又已開始。……如果這一局面仍然持續下去,社會經濟必將出現大倒退,國際對華信心亦會盡失,開放改革也將難以繼續。故此,我們緊急呼籲北京當局:1.立即停止搜捕不同政見人士;2.立即撤銷戒嚴令;3.立即解除新聞封鎖。」
曾鈺成:真相未清楚
《我們該怎辦?》的聯署人士包括:譚耀宗、林貝聿嘉、梁振英、吳康民、鄭耀棠、羅康瑞、程介南、劉迺強、何鍾泰、曹宏威、曾鈺成、陳茂波等。今年2月24日,身兼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創黨主席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出席樹仁大學的學生論壇時發表他的立場說,當年軍隊鎮壓學生的做法是錯誤的。
曾鈺成說:「但係天安門廣場當日發生嘅事,我相信好多真相,我哋都仲係未搞得好清楚……佢(北京)點樣錯法,點樣改變先算係正確,我覺得我今日未有能力、資格去講。」他日前出席青年協會一個學生活動時,又將六四事件與文化大革命相提並論,指「文革死人比六四多不知幾多倍」,稱中央至今也未完全澄清文革責任問題。
立法會前議員、現職顧問及節目主持的程介南曾於2007年5月在報章專欄這樣寫:「民主黨提出愛國教育不應只是『歌功頌德』,我同意,但也請同意愛國教育不應只是『平反六四』。」
部份六四香港變色龍
人物: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
89年立場:接收理工學生請願信時支持北京學生,並表示香港工商界應予金錢支持
其後立場:本報書面向長實集團公關部查詢李嘉誠現時對六四的態度,至今未獲回應
人物:政務司司長唐英年
89年立場:以商人身份聯署報章聲明,支持北京學運及聲討北京政府
其後立場:2006年6月5日以財政司司長身份出席公開場合時回應記者稱,自己從未參加悼念六四的燭光集會,也沒出席89年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當被問及有否聽過《血染的風采》時,他笑問記者是否一首歌,然後笑着離開
人物: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
89年立場:聯署在報章刊登聲明,強烈譴責北京當局濫殺市民的冷血暴行
其後立場:本報記者今年3月問他個人對六四的想法,梁振英笑而不語
人物:立法會主席曾鈺成
89年立場:聯署在報章刊登聲明,對北京政府鎮壓學生表示不安、震慄和痛心。呼籲當局立即停止搜捕不同政見人士
其後立場:今年先後兩次在講座上回應六四事件,承認鎮壓學生是錯誤,但認為現時不是平反六四是最佳時機,又說悼念六四是政治姿態
人物:行政會議成員劉江華
89年立場:時為港同盟成員的他以區域市政局議員身份聯署報章聲明,支持北京學運及反對北京武力鎮壓學生
其後立場:回歸後多次立法會辯論六四議案,劉江華與民建聯議員均投棄權票;劉江華在其中一次辯論後批評泛民主派「搞到大家很無癮」
人物:前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
89年立場:以廣東省政協身份聯署報章聲明,肯定北京學運,反對北京戒嚴
其後立場:2007年5月,民建聯主席馬力的六四言論引來社會炮轟,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回應說:「(六四)已經過咗18年,可以話係國內一個不幸政治事件,(我)唔會加以研究呢個問題,應該將呢啲事情淡化,大家應該向前看。」
人物: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譚惠珠
89年立場:時為基本法草委的譚惠珠在六四屠城後宣佈停止草委工作,並考慮辭職
其後立場:譚惠珠其後復職,2004年6月公開勸喻民主派放棄平反六四,說:「如果香港可以民主而不抗共,民主而不抗中,不將本港民主進程同六四是否得到平反聯繫在一起、拉一個死結,咁樣好多事情都會進行得很順利」。
人物: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
89年立場:六四前後多次聯署報章聲明,支持北京學運及聲討北京血腥鎮壓
其後立場:06年6月4日說,平反六四是為時過早:「中央現在認為需要的是穩定,(平反六四)現在未是時機……凡是歷史問題最後要得到一個更加好的結論,需要很長時間,這17年是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