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鼻塞是困擾睡眠的元凶之一,很多人會胡亂購買通鼻劑求一時之快,但有耳鼻喉科醫生警告,長期依賴通鼻劑只會令問題出現惡性循環,鼻黏膜越來越腫脹。有患者鼻塞十年也不求診,因經常整晚用口呼吸,翌日醒來時喉嚨太乾痛楚,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醫生指如有鼻塞必須對症下藥,也可採用激光及射頻切除發脹的鼻黏膜。 記者:鍾麗霞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估計,每10名求診的鼻科病人中有6至7人是因鼻塞求診,鼻塞的致病因可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兩類,前者成因包括鼻中隔偏移、鼻樑受傷、鼻後孔狹窄等結構性問題引發,後者則由鼻敏感等功能性問題引致,但不少患者同時受兩種問題困擾,「好似有鼻中隔偏移嘅人,再加埋鼻敏感令鼻黏膜發脹,個鼻就會越嚟越塞。」
鼻塞一族很多時會誤以為用口代鼻呼吸問題不大,黃漢威指出鼻黏膜有暖化、過濾及加濕空氣三大功能,若用口直接將空氣吸入肺部,在冬天時乾冷的空氣不但會影響氣管健康,未過濾的污濁空氣也會增加感染風險,尤其哮喘患者更要小心。
他指出,胡亂用藥治療鼻塞隨時弄巧反拙,「用咗通鼻劑短時間鼻黏膜會縮番細,令個鼻通咗,但冇幾耐鼻黏膜又會再發脹又塞番」。鼻黏膜經常一縮一脹,最終會反而會越變越大,曾有患者亂用通鼻劑數年,鼻黏膜比正常脹大很多,至呼吸不順才求診。
創傷性低康復時間快
空氣污染嚴重令由鼻敏感引發的鼻塞個案增加,黃漢威指出10年前患鼻塞的人以成人為主,但近年多了兒童求診個案,估計佔求診者三至四成,「甚至有未夠六個月嘅BB都要嚟睇」,他表示若父母也受鼻敏感困擾,有機會遺傳給下一代,加上空氣污染及個人免疫力差等高危因素,就可以在嬰兒時期已鼻塞發作。
有效治療鼻塞必須對症下藥,黃漢威指出服食抗組織胺藥物可改善敏感反應,並減輕鼻黏膜充血情況,能有效治療鼻塞,約兩成不能靠藥物治療的患者,可接受激光或射頻切除手術,將發脹的鼻黏膜切除,由於創傷性低,康復時間也較快;若患者是因鼻部結構問題導致鼻塞,例如鼻中隔偏移或鼻樑偏歪,則需接受修正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