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年輕為無知的藉口 - 塵翎

不以年輕為無知的藉口 - 塵翎

怪現象好多,像最近港大學生會會長陳一諤的發言引來批判,討論下去竟然變成了代際分歧的爭論,真是匪夷所思。
憤怒的傳媒與良知人類提出證據夾敘夾議,本只是想指出六四的事實,望陳同學及其同僚做判斷前先搞清楚認知問題,不要倒非為是而已,沒想到還被責備對「年輕人不夠寬容,沒有給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這套辯證邏輯完全偏離了「六四」的課題,再吵下去很沒意思,但關於大學生或年輕人的問題,我想補充一下。
年輕人是誰?我已年逾三十,畢業多年,但我覺得自己還是很年輕。對我來說,年輕不是一個歲數,而是一種心情。年輕的意義,是容讓自己仍對世界好奇,仍願相信改變的力量,仍樂於學習,不囿於傳統與習慣。可是,年輕不代表無知,反而是知道未知,於是更虛心,更熱情,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填補身心的空白,不斷更新靈魂。
為甚麼許多轟天動地的革命或社會改變都是由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推動?因為他們的靈魂天生戀慕新鮮事物,追求公正與公義,而且還有源源不絕的熱情與氣力,他們相信未來由他們建造。西方大學生從不以為自己是受保護動物,他們願意與「大人們」平起平坐,討論社會議題。中國大學生的習性也是憂國憂民,自求奮進。怎麼來到了公元二千年以後的香港,大學生與年輕人就變成了無知社群,需要嚴加保護,以確保健康成長?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