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爭取13年終成功

連續爭取13年終成功

台灣終於獲邀成為世界衞生大會(WHA)觀察員,並以「中華台北」名稱,迴避象徵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中國台灣」或「中國台灣省」。

1972年被迫退出

1948年世界衞生組織(WHO)成立,台灣是創始會員之一,但隨着1971年退出聯合國,在1972年被迫退出世衞組織。自1997年起,台灣政府決定以世衞大會觀察員作為爭取目標,每年委託友邦在總務委員會提出「邀請中華民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衞大會」案,陳水扁更在2007年以「台灣」名義直接提出世衞組織會員申請案,但12年來,都在大陸政府反對下,申請遭否決,未能列入世衞大會議程。
台灣總統馬英九去年5月上任後,採取「活路外交」政策,在參與國際活動層次,把台灣成為世衞大會觀察員,列為首要目標,政府相關單位循多管齊下方式,一方面爭取國際支持,同時排除關鍵障礙,尋求與中國大陸的共識,終在兩岸關係逐步升溫下,在北京默許下,取得世衞「入場券」。
1993年4月,海基會和海協會的領導人,在兩岸分隔40多年以來,首度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的汪辜會談,其後因前總統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陳水扁主張兩岸「一邊一國」等不利因素,令兩會中斷了將近10年,直至去年6月恢復兩會會談,兩岸關係始逐步回暖。
本報記者

有民眾在牆上簽名,支持台灣參與世衞。互聯網

話你知:觀察員可發言 沒投票權

世界衞生組織(WHO),是聯合國屬下的專門機構、國際最大的公共衞生組織,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世界衞生大會(WHA)是世衞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年開會一次,主要審議世衞組織總幹事的工作報告、規劃預算等重要議題。
世衞大會的觀察員,不具有世衞組織會員的投票權、選舉權,也無法取得機密資料;但除此之外,世衞組織的活動,例如世衞大會,觀察員均可以參與及列席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