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香港,翌日因事去北角,從電車道轉入春秧街,是個奇妙的地方。
雖說一條街,簡直是一個菜市場。擠滿了福建人,大家都在說閩南話。
至少有七八檔賣水果的,我找的是一家賣蘆柑,當今已是尾聲,乘還有得賣,趕緊撿一些。我用這個「撿」字,是價錢便宜得好像拾回來似的,十塊港幣有十二個肥肥大大的,甜得要命,我最喜歡了。
水果店的一角租給另一家人賣榴槤,才三十五塊一個。小販說一流,忍不住引誘買了,請他打開給我試試,吃了一粒,甜是很甜,但一點香味也沒有,不喜吃的人也許說臭味吧?臭也不臭了,還給小販,說:「你認為一流,我請你吃吧。」
後面有一家藥材店,櫃台上睡着一隻肥貓,十分可愛,店主說:「會聽話的。」
「從來沒見過一隻會聽話的貓。」我不信。
店主即刻命令,貓兒伸出手來給他握,我笑着:「是狗扮的,不是貓。」
再去前,有很多檔賣閩南小吃,像五香卷、燕丸、小水餃等現成的食物,買回來煮湯,又能解決一餐。
福建人一向儉省,這個市場配合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全香港賣得最便宜的地方。印尼家政助理也學會來這裏買東西,很多攤檔賣她們的化粧品、食物和香港的電話卡。
又走過「真真美食館」,賣福建菜,要了炒麪、炒冬粉各一,打包回家。
海鮮是閩南人的至愛,這裏賣魚的攤檔最多,看到水箱中有一條三刀,怎麼會賣這種貴魚呢?
「假三刀。」小販說:「養的。樣子很像罷了。」
香港的養海鮮業愈來愈發達,什麼海魚都養,不是老饕分辨不出,有的一條才賣二三十塊港幣,福建人的生活還是優雅的。
養的魚一死,就放在一旁賣,更便宜了,小販說:「我們由生賣到死,是一條龍服務,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