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通脹助毒資產解毒 - 沈振盈

實戰理論:通脹助毒資產解毒 - 沈振盈

早前拜讀張五常教授的文章,討論有關金融業毒資產問題。文中指出三點:(一)毒資產不是壞賬,可毒可不毒,只要發行人不倒閉,資產之價上升,毒資產可以變為不毒;(二)有人認為毒資產「因為無價,所以毒」;張教授則認為是「因為毒,所以無價」;(三)毒資產涉及金額龐大,至今仍是沒法肯定總額有多少。
文章中分析到為何此等資產無價,當中涉及到買賣雙方對價值及前景的判斷,但卻質疑財長蓋特納的補貼做法,只可促進毒資產的成交,卻不可收窄買家與賣家出價的差距。
但最重要的,就是認為若要減毒,就要將資產價格推高,他認為財政政策的功效不大,應是大手增加貨幣供應,帶動通脹,才是最有效方法。市場憂慮的通脹問題,文中也有提及,若以佛利民的時間表,應該已經出現,但現實是通脹仍沒有出現。
過往對於次按問題的看法,筆者一直認為,只要美國樓市跌到底部,姑勿論能否大幅回升,能有成交、套現,便可解決次按毒資產的問題,因為此等資產便可由無價變成有價。

淡倉暫不加注

對於美國政府大量發鈔,雖會引發通脹,但目的主要是以一個新的泡沫去拯救已爆破的泡沫。其實跟98年香港政府入市托高股市,利用政策托高樓市,以資產價格上升來產生財富效應,挽救經濟的做法如出一轍。這是扭曲經濟的做法,但卻是最有效的辦法,過往已屢見不鮮。究竟是經濟帶動股市上升,還是股市上升帶動經濟復蘇?實乃值得深思的問題。
金價走勢反覆,通脹既然姍姍來遲,高位追入會否是早了一點?恒指反彈乃結算因素,市場情緒突變淡,或會令指數反覆多兩天,淡倉不宜加碼,等再呈現跌勢才加沽。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