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再發現問題藥物,瑪麗醫院職員前日在一排10樽裝的局部麻醉劑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發現其中一樽的標籤是生理鹽水SodiumChlorideIntravenousInfusion0.9%,藥物供應商為美國輝瑞科研製藥。藥廠已全面回收供應給醫院管理局、私家醫院及醫生近6,000樽麻醉劑,調查發現是在藥物包裝過程中出錯,藥廠將生理鹽水誤當麻醉劑一起包裝。
醫管局港島西聯網藥劑服務主管崔俊明指,前日瑪麗醫院一名高級配藥員準備將一箱共240樽的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送上病房;在藥物拆封過程中,發現其中一排10樽裝麻醉劑內,只有9樽是麻醉劑,餘下一樽的標籤為生理鹽水,由於麻醉劑的標籤是藍色,生理鹽水則為紅色,故特別容易辨認,該配藥員立即知會上司,再通知醫管局及衞生署。
可致麻醉失效
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屬局部麻醉藥,常用於小型外科手術。崔俊明表示此藥主要用於燒傷、嚴重割傷及皮膚潰爛的患者,在清除傷口壞死組織時使用;若醫護人員一時疏忽沒有核對標籤便使用了該樽生理鹽水,病人隨時因不獲適當麻醉而感到非常痛楚。
崔俊明指,近日因藥物事故頻生,前線藥劑員工也提高警覺,故發現問題藥物的頻率相對增加。
衞生署發言人指,需回收的一批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批號DW21,註冊編號HK-46784)共有5,890樽,在澳洲製造及包裝,去年11月進口本港,其中5,096樽供應醫管局,餘下供應私家醫院及私家醫生。
衞生署的藥劑事務部人員曾巡視美國輝瑞科研製藥,以及其他兩間批發商裕利醫藥有限公司及定一化學有限公司,並沒有發現相同情況。該署已通知醫生停用,藥廠設立熱線81011593供顧客查詢。
輝瑞發言人指,藥廠曾對有關藥物進行化驗,結果證實是誤將一樽生理鹽水放入一排麻醉劑內,藥廠曾檢查該批回收的麻醉劑,未有再發現同樣錯誤,已替醫管局、私家醫院及醫生換藥。
另外,為防止藥物事故發生而成立的藥物檢討委員會昨開會,政府建議額外聘請藥劑師,在邊境口岸駐守,加強檢查進口藥物是否已註冊及標籤是否符合規格等,希望從源頭堵截非註冊藥物進口,減少問題藥物流出市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