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爬完黃山回來,說登山徑變得像家樂徑,山路都鋪滿石屎,還有圍欄與索道,登山難度驟降。
說來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好處是山路易走了,可以讓更多人登上一層樓,品嘗黃山美景。壞處當然是使自然愈來愈人工,少了攀爬過程裏迂迴曲折的樂趣。神州發展觀光業,時有過度開發與調控,令人無奈。前不久訪蘇州庭園,也發覺比前幾年更修飾,有過度之嫌。中國人漸漸喪失了欣賞自然的能力。自然,是一種內斂謹樸的精神,渾然天成,不假外求,它自身的力量就能安定人心。人工添加,恰如其份可延其神髓,否則徒添暴殄天物之歎。
十年前與大學同窗同遊蘇杭,在火車上遇一來自黃山的女旅人,給她描繪的山景迷住,遂臨時起意登山去。女人在文革期間遭下放至黃山,幾經勞役,從城市人給硬生生訓練成山地女子,一天上山下山練得好腳力。我們聽她的建議,從後山登山(大多人是從前山登,因為比較容易),先苦後甜。年輕有個好處,就是有蠻勁,不顧後果只管衝呀衝,也不管山路險要,結果就修成正果,看過絕世好山色,從此見山是山,深信沒有登不了的山,只怕體力不繼。
後來聽說有人登山前得集訓數月,練氣練腳力,才暗歎好險。果然是後生女不識死,若要先計劃後操練才上路,恐怕未行已腳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