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發現K仔損膀胱女醫生警告濫K10年腎功能盡失

首位發現K仔損膀胱女醫生警告
濫K10年腎功能盡失

【本報訊】毒品影響一生,常被青少年濫用的「K仔」氯胺酮,不但會令吸食者膀胱縮小,更會損害腎功能,部份濫K者腎功能只剩六分一,若不戒毒,除要數分鐘如廁一次,人到中年更要洗腎。有三十多歲人士已屆洗腎邊緣,比一般腎病患者更早需要洗腎。專家警告,腎功能一旦受損便難以復原,提醒市民不要以身試毒。
記者:梁瑞琼

屯門醫院泌尿外科高級醫生朱秀群07年首次發現K仔會損害膀胱,並出現尿頻及血尿等症狀。她指,K仔經肝臟分解後經泌尿系統排出人體,K仔本身及其化合物會刺激膀胱,令膀胱纖維化及縮小,引致有關症狀。她首份研究只有10個患者個案,但近年青少年濫藥嚴重,有關個案有增無減。
屯門醫院及瑪嘉烈醫院今年獲禁毒處撥款,進一步研究K仔對泌尿系統的影響,今年至今已有約30名15至38歲患者成為研究對象,他們濫用K仔年期由1至10年。
初步發現各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泌尿問題,約三至四成人的腎功能已受損,更有濫K約6年的個案,只餘五分一至六分一的腎功能。
朱秀群解釋,膀胱縮小令腎臟壓力增加,影響正常運作,若情況持續,估計患者十多年後腎功能便會盡失,需要洗腎續命,「佢可能去到中年就要洗腎,比一般腎病患者更早。」她表示,見過年齡最小的濫K者只得14歲,他10歲開始濫藥,已出現泌尿問題;也有30多歲但濫K十多年人士,已到洗腎邊緣。

獲傑出員工獎

她指,現時只有一種藥物能治療K仔引致的膀胱潰瘍,但部份患者即使戒毒及接受治療後,膀胱功能也不能百分百回復,腎功能更無法挽回,故呼籲市民切勿嘗試毒品,濫藥者應立即戒毒。
致力研究K仔對泌尿系統影響的朱秀群,於88年加入伊利沙伯醫院外科部,三年前轉到屯門醫院,偶然發現部份泌尿科病人有服食K仔習慣,於是展開研究。她曾多次在國際知名的醫學雜誌中發表文章,今年獲選為醫管局傑出員工。

日夜奔忙
堅持午夜做運動減壓

「患者要每15分鐘落一次車、每15分鐘落一次車」的禁毒宣傳廣告深入民心,原來都是屯門醫院泌尿外科高級醫生朱秀群的傑作。雖然每天要看病、巡房、做研究、及參與教育病人等工作,她仍能抽時間減壓。她說,在醫院會專心臨床工作,下班後花數小時做研究,但每晚11至12時均會健身,「做手術時(肩膊)會縮埋,所以會做太空漫步機,就唔會咁易駝背。」

不愛《ER》系列

看電視是她的減壓法之一,由於隨時被召回醫院,她只在家看影碟。作為醫生,她不愛《ER》系列,只愛看愛情片及偵探片,如《星光伴我心》、《女人香》。她續說,K仔引致膀胱潰瘍的研究發表後,便接到禁毒處邀請她製作禁毒宣傳廣告。宣傳片反應正面,她謙稱是病人的功勞,「我都係將唔止一個病人嘅親身體驗講番出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