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中央收拾廣東幫所為何事 - 張華

探針:中央收拾廣東幫所為何事 - 張華

過去一年,「廣東幫」流年不利,至少五名與廣東關係密切的副部級官員被扣查,出事的比例之高,堪與三、四年前「上海幫」相提並論。不過,當年胡錦濤要鞏固權力,才圍剿「上海幫」,偏安的廣東幹部,悶聲發財,對胡錦濤不構成威脅,為甚麼也被痛下殺手呢?
近期出事的「廣東幫」,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長黃松有、文化部前黨組書記于幼軍、公安部前部長助理鄭少東、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廣東前紀委書記王華元。
他們不是廣東籍,就是出身廣東,與廣東有很深淵源,被指控涉及廣東的經濟案件,特別是國美的「黃光裕案」。
那些被中央看中受查的幹部,是否真有經濟問題,外界很難判斷。不過,越來越多例子證明,全國有那麼多幹部貪污,瘋狂圈地、圈河、圈山、圈礦,涉及無數人命的「黑磚窰」等,中央都沒有傾力調查。顯然,肅貪也只是選擇性執法,背後有很多政治目的。
事實上,反貪早已淪為打擊政敵的工具。當江澤民勢力如日中天時,胡錦濤利用反腐敗這個利器,對付上海市委前書記陳良宇等「上海幫」要員。「陳良宇案」後,「上海幫」一蹶不振,曾不可一世的上海幹部,表面上都已挾着尾巴做人,對中央言聽計從。
中央今次對付「廣東幫」,也有此政治考量。其一,為省委書記汪洋的改革掃除阻力。汪洋於○七年底入主廣東,先後推出思想解放運動、經濟產業升級、珠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政策,這些都被視為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不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廣東地方幹部對改革反應冷淡。他們財雄勢大,在北京有靠山,空降的汪洋要推動改革,損害他們利益,自然受到排擠、反彈。胡錦濤要支持汪洋施政,自然要拿幾個典型「廣東幫」開刀。
除了廣東,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類似的問題,空降的省委書記或省長,要麼與地方勢力同流,要麼被架空。地方政府財力日厚之下,中央對地方的節制能力越來越弱,相反在施政時受到對方很大壓力,例如不少地方政府要求拯救樓市、放寬環保評估、暫緩執行勞動合同法等,否則要脅拒絕配合中央的救市方案。要政令通行,打擊地方保護主義,中央自然要找廣東這類地方保護的代表下手,才能收殺雞儆猴之效。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