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觀微:北京樂當馬總統助理 - 李平

台海觀微:北京樂當馬總統助理 - 李平

在台灣總統馬英九就職一周年前夕,在民進黨動員嗆馬大遊行之際,北京又向馬英九送上多份厚禮:新增兩岸直航的航路和航點、簽署司法互助協議及金融合作協議。一年來,北京對馬英九幾乎是有求必應,甚至在最心急的兩岸統一問題上也「忍氣吞聲」,跟着馬英九的步調走,一副樂當馬總統助理的模樣,這是為甚麼?

移植香港經驗到台灣

表面上看,這是北京信任馬英九,期望透過頻頻向台灣送禮,協助台灣度過金融海嘯的冲擊,也協助馬英九鞏固管治權威,以免被民進黨搞亂兩岸局勢。長遠來說,這種格局自然有助兩岸的和平統一。但如果看深一層,其實,北京正把香港經驗移植到台灣。
筆者所說的香港經驗,並非中共元老鄧小平當年構思的「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經驗,而是北京以中港兩地擴大經貿、基建、金融、文化等合作,取得相關政策主導權,進而直接或間接參與香港內部事務的管治,超越香港《基本法》所規定的中央政府只管理香港外交、國防事務的範疇。
自2003年七一大遊行後,北京開始大舉推出CEPA等挺港、惠港政策,香港的經貿、金融等經濟政策越來越受制於「內地因素」,變相將政策主導權交給北京。中聯辦官員曹二寶有關北京在港設置第二支管治力量的文章,也不足道出這種「以經(經濟)代政(政治)」的管治詭譎。
台海兩岸的經貿、金融、司法等合作,與中港兩地合作一樣,有各享其利的一面,也有讓北京廣泛介入台灣內部事務的一面。目前的差別除了合作程度外,還在於香港官員處處被動,只能跟着北京步調走,既給人事事靠阿爺打救的印象,也令香港的自治黯然失色,而台灣執政的國民黨受到在野民進黨的制衡,還不能不顧及「主權」,與大陸談判時還講求尊嚴及平等。但是,一旦大陸資金與政策喧賓奪主後,總統助理變幕後總統,還不是水到渠成?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