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美國金融業困難重重 - 陳永陸

財智語陸:美國金融業困難重重 - 陳永陸

近來隨着高盛、富國銀行、美銀等紛紛公佈優於預期的業績,受重創的美國銀行業似乎正在好轉,而它們的股價亦從谷底急速反彈,很多都升了超過一倍有多,很多銀行現在還考慮,要償還政府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資金,還有看過初步結果後,似乎所有大銀行都會通過政府的壓力測試。一眾消息似乎都非常利好美國的銀行業,而身邊有朋友亦開始問我關於投資美國金融股的意見,但我卻覺得現在仍不是沾手這類股票的時候。

銀行家罔顧股東利益

首先買美國銀行股就好像盲目下注,沒人真正清楚它們的資產價值究竟有多少,而更令人心寒的是,似乎連這些銀行的負責人也並不知道實際的情況。現在美國政府雖然對當地的銀行進行壓力測試,但測試的壓力似乎仍不夠大,許多經濟學家早就提過,經濟情勢會比測試所假設的「最壞情況」還要更差,因此就算今季這些銀行的業績大都能跑贏預期,但資產減值的問題肯定仍未解決之餘,還有可能會越來越差。
還有一些所謂零售銀行,以現在美國的經濟來看,其商業模式實在很難令人投以信心一票,因它們在透支費及信用卡費等業務,實在過於依賴散戶,但現在美國的情況是,一方面有財務困難的人固然無力償還債務,令銀行產生大量呆壞賬,另一方面儲蓄率卻在慢慢上升,這表示有還款能力的人又不願花費,這對零售銀行的生意自然大有影響。
最後大家現在都意識到,這些美國銀行家的行為根本就不是從股東的利益出發,這些銀行根本就不怕發行新股而犧牲現有股東的利益,為的就是還清TARP的資金,以便能夠重新發放豐厚花紅,所以就算市場能回復到以往般好景,投資者亦會降低他們持有銀行股的意願。

工行建行現價偏高

從以上種種情況來看,美國銀行業的情況其實並非如近來聽到的樂觀,投資者切忌被這些表象冲昏頭腦。
以上提到的固然主要針對美國的銀行業,但當中有些地方其實放諸四海皆準,就以我推介的內銀股如工商銀行(1398)或建行(939)來說,大家亦可以此為它們作一個簡單的「健康檢查」,當然這樣的「檢查」是以長線的投資角度為主,而短期來看它們的股價實在仍然偏高,大家還是吼低一點才買貨比較化算。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