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四.二六社論」不但為當時的學運定性動亂,還成為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與時任中央軍委會主席鄧小平分道揚鑣的分水嶺。趙紫陽前秘書鮑彤昨對本報憶述,社論出台後,趙臨時中斷在北韓的訪問回國,明確表態反對社論,要求收回社論,並提出與學生對話的方案,但鄧小平態度強硬,拒不接受。
「鄧小平聽不進去」
鮑彤指,當時趙紫陽甚至提出,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方案,並承諾對話一旦失控,責任可由其本人出來承擔,「這本來是制止六四悲劇發生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但顯然,鄧小平當時已對趙紫陽持否定態度,根本聽不進去了。」此時鄧、趙兩人已開始分道揚鑣。到鄧決定戒嚴時,兩人分裂公開化。
鮑彤指,外界一直認為,5月16日趙紫陽會見到訪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時說了一番話,指鄧「一直是我們黨(中共)的領袖」,等於把鄧擺上台,令鄧與趙決裂;「事實完全不是那樣!」鮑說:「從4月25日,鄧小平在家中將學運定性為動亂,從那天開始,他(鄧)就自己走出台,走到事件一線去了!」
鮑彤還提到5月13日趙紫陽和國家主席楊尚昆一起去見鄧小平,報告中共中央常委和政治局開會準備在法制軌道解決問題的方案,鄧當時還表示「同意」,令趙高興,以為獲鄧支持,但沒料到,鄧此時已決定出動軍隊,準備武力鎮壓,「鄧小平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趙紫陽是完全想不到的。」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