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動盪的半年,相信活塞的球季會在本周畫上句號。
第8種籽傳奇曾在首圈出現過3次,但活塞不會是第4隊。不論狀態、士氣及化學作用,活塞都遠遜騎士,我仍認為活塞的實力應不至淪為第8種籽,多種因素令其表現強差人意。
艾華遜(AI)的加盟是一敗塗地的「實驗」。不少球迷把矛頭指向杜馬士,惟AI今季約滿後,活塞可騰出近2,100萬美元(約1.64億港元)班費,相信大家已很清楚;同樣重要的,是杜馬士希望AI的激情能協助改變球隊文化。
近年活塞的風格徘徊於自信及自滿之間,但在關鍵時刻卻經常死火,這種「食老本」心態相當危險。連續6季打入東岸決賽是上佳成就,但只贏過一次總冠軍,這才是評論球隊成就的終極指標。
球員教練均要負責
艾華遜未能與活塞隊友擦出火花,球員及教練都有責任。AI不願擔任板凳角色且公開投訴上陣時間不夠,令人覺得有點自私;咸姆頓及華萊士算是老臣子,但似沒盡力增加球隊凝聚力。米高居里第一年任教練,在戰術運用、排陣及處理球員關係各方面均力有不逮。
我認為杜馬士對活塞的需要有正確評估,換走比立斯短線來說似是敗筆,但不應太早下評論;一位領隊的視野要展望至少未來3至5年,由於麥戴斯與華萊士已走下坡,活塞內線需年輕化。
未來5至6年有可能是勒邦占士的統治年代,但杜馬士已為活塞未來打下基礎,一、兩季內可望重返上游球隊行列。
文:張丕德
ESPN籃球評述員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