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減開支 增月供基金理財診療室:警察護士夫婦4年儲101萬買樓

縮減開支 增月供基金
理財診療室:警察護士夫婦4年儲101萬買樓

張氏夫婦分別任職警員及護士,薪酬雖高但消費亦高,加上兒子剛出世,開支大,以致現金緊絀,希望按部就班完成置業、儲教育基金及準備退休3個目標。專家指,二人有長俸及公積金,退休問題不大,但置業及教育基金,則要靠每月儲蓄投資,加上減少開支,方可實現夢想。
記者:黃碧珊

張氏夫婦薪酬較一般打工仔高,但兩人向來大使,迎接新生兒已令儲蓄所餘無幾,「我哋家每月將5000蚊存入警察儲蓄互助社,又儲多1萬入聯名戶口,但以前成日去旅行、買嘢,加上個仔啱啱出世,使咗一大筆,所以冇乜錢剩。」
按二人的目標,當張太退休時,兒子應升讀至大學二年級,尚未投入社會工作,故要為兒子的教育及生活費籌謀。另外,由於張生一家居於警察宿舍,退休時須搬離單位,故他打算自置物業,以免退休後失去居所。
幸好張太早於6年前已購買一份儲蓄壽險,保額23萬元,供10年,月供2000元,期滿後保證可得23萬元。張生4年前亦投保相同計劃,有25萬元人壽保額,月供1500元,供15年,期滿保證有27.5萬元。
張氏夫婦曾投資股票及基金,但因虧損而放棄,現再無任何投資。未來計劃多,單靠儲蓄難以達標,故向理財專家請教,如何將資產增值及按步實現計劃。

個案

讀者:張生(40歲)、張太(31歲)
職業:警員及護士
家庭狀況:有一名3個月大兒子
月入:5.7萬元
月剩:1.1萬元
資產:現金6萬元、公積金25萬元
症狀:大使,資金緊絀
目標:置業、為兒子儲教育基金、夫婦退休時各有現值7500元生活費

分析:先儲30萬應急錢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區惠萍指出,張氏夫婦工作性質面對較大風險,加上育有3個月大兒子,妻子又要供養父母,家庭負擔不輕,故建議先購買足夠壽險保額。除維持每月儲1.5萬元,二人更應減少生活開支,增加盈餘,最好先儲至少6個月生活費作應急錢,即約30萬元,待流動現金增至逾百萬、足夠應付首期時,才考慮置業。

考慮追蹤指數基金

區惠萍稱,二人先要忘記過往投資失敗的回憶,吸取教訓,然後以教育基金為目標,小試牛刀。由於資金不足,建議月供基金,可揀股票、債券、外幣及黃金類別。此外,追蹤指數基金如A50中國基金(2823)及盈富基金(2800),可捕捉大市升勢,風險較單一股票低,適合長線投資。
張氏夫婦計劃分別於55歲及50歲退休,每人每月需現值7500元生活費,假設每年平均通脹及退休後投資回報均為3%,張生退休時要有350.5萬元才可應付退休後25年生活。如張太活至85歲,要應付35年退休生活,退休時要準備552萬元。

-建議-
保險教育--工作風險高加大保額

張氏夫婦除儲蓄壽險,亦有其他壽險計劃,兩人總壽險保額分別有135萬及113萬元,但因工作風險高、家庭負擔重,仍不足夠。按家庭每月基本開支,包括家用及租金共1.6萬元計,二人平均分擔,張生要負擔8000元,若保障兒子按此生活水平至21歲,共需260萬元,扣除現有壽險保額135萬元及互助社現金3萬元,尚欠122萬元,建議揀保費較平的定期壽險計劃,每月保費約400元。
至於張太要負責餘下8000元家庭開支,還需給予外家4000元家用,即共1.2萬元,如保障外家及兒子維持現生活水平多21年,所需保障額約380萬元,扣除現有壽險保額113萬元及聯名戶口現金3萬元,尚欠264萬元,以定期壽險彌補差額,每月保費約350元。
此外,留意儲蓄保險到期時,有關壽險保額會同時失效,屆時應調整保額,令家人得到足夠保障。

月供1900元教育基金

另按本地升學資料,大學學費及一般生活費每年約需10萬元,假設通脹及學費平均每年增加3%,兒子18歲入讀大學時,約需70萬元才夠應付4年學費及期間的生活。區惠萍建議以月供形式每月投資1900元,假設年回報率有6厘,屆時基金資產總值為73.6萬元,剛好達標。

置業--儲蓄壽險套現幫補首期

區惠萍表示,張氏夫婦現金流不足,無力支付首期,最少要4年後,待儲備增至逾百萬元才可考慮置業。
雖然張生指去年儲蓄互助社回報高達6厘,但今年經濟環境不明朗,故專家認為回報並不樂觀,按一般銀行活期利率0.01厘計算,現有3萬元加上每月存入5000元,4年後可得27萬元。
此外,二人聯名戶口有3萬元,按月存入1萬元,利率同以0.01厘計,4年後有51萬元,加上張太4年後期滿的儲蓄壽險,有23萬元保證金額,合共101萬元(表1),足夠應付首期。

最好退休前供滿

假設4年後購入值250萬元單位,三成首期75萬元,二人可以手頭過百萬元現金輕鬆支付,餘下175萬元承造按揭,建議在退休前完成供樓,假設張太50歲退休,即可攤分15年還款,以按揭利率3厘計,月供1.2萬元,屆時可利用每月儲蓄1.5萬元,作供樓之用。
此外,要留意張生退休後,約有4年時間須由仍在職的張太,獨自支付按揭供款,故應保持充足現金流,以應付不時之需。

買250萬元單位,最好備百萬元應付首期。
資料圖片

退休--夫有長俸助妻增投資

張氏夫婦首要增加現金流,將月剩1.1萬元減去1900元教育基金,及新增保險750元,餘下8350元及每月儲蓄1.5萬元(互助社及聯名戶口),合共2.3萬元,一年可累積約28萬元,加上現有6萬元,流動現金34萬元,約半年家庭開支。
張生55歲退休時,按估計有130萬元退休金,而長俸則夠應付基本生活,故退休生活不成問題。至於張太50歲退休時,需要552萬元,建議於一年後月供基金,每月8000元,加上現有25萬元公積金及每月3000元供款,若平均投資回報6厘,50歲時可累積512.6萬元。
此外,張生11年後期滿的儲蓄保險,保證現金有27.5萬元,可投資妻子的基金組合,假設年回報6厘,張太退休時有43.8萬元,共得556.4萬元,足夠退休所需(表2)。

理財疑難 專家幫你

如果你在理財路上有任何疑難,歡迎你寫信來,只要你寄來的資料夠詳盡,並附上聯絡電話,理財版會幫你安排與理財專家面談,免費為你度身訂做更適合你的投資組合。
傳真:23703886;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郵寄: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八號《蘋果日報》二樓理財版收。

區惠萍(中)建議張氏夫婦儲夠百萬現金,才考慮置業。
梁鑑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