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偉駿報道】發展局將於今年中公佈第四批私人項目內的公共空間名單,部份在87年前落成的私人屋苑,近期陸續收到地政總署通知,須開放過往住客專用的屋苑平台。沙田最少有七個屋苑中招。一眾受影響小業主不滿要為政府與發展商的「蘇州屎」承擔後果,正組織「反公共空間大聯盟」,誓保家園。
稱若開放私隱受損
沙田王屋區七個私人屋苑,包括花園城一至三期、河畔花園、翠華花園、翠麗花園、勵城花園、春暉花園與田園閣,過去兩個月先後收到地政總署通知,指各屋苑的三樓平台花園,根據地契原來均是公共空間,要在一個月內對外開放,估計近萬名小業主受影響。
翻查七個屋苑的地契,原來都列有公共空間條款,寫明各屋苑的地下與二樓公眾通道、三樓平台花園須免費向公眾開放,惟管理公司可定下合理的開放時間,包括在晚上關閉。地契又寫明,業主須確保公共空間內不准有任何擺賣活動。記者昨日實地視察,發現各屋苑的三樓平台花園,當年都是設計給住客專用,位置上非常接近屋苑的低層住宅單位。其中華懋旗下的花園城一期及三期,在平台均有供住客使用的游泳池及冲身設施,若日後開放,住客游泳時將給外人一覽無遺。
部份屋苑的公眾通道則涉嫌被非法佔用,其中花園城二期的二樓租給了一間護老院,公眾通道擺滿了護老院的盆栽、長者座椅及輪椅等。河畔花園的二樓租給一間酒樓,公眾通道成為了可供食客吸煙的半露天茶座。
據了解,部份屋苑的小業主對突如其來要開放平台非常震驚及抗拒,其中河畔花園、春暉花園、翠麗花園與田園閣,均拒絕開放平台,向地政總署申請延期。惟翠華花園、花園城及勵城花園則先後讓步,已開放平台,記者昨日都能找到進入這三個屋苑平台的途徑。
當年樓書不夠清楚
沙田區議員梁志偉過去兩個月不斷收到受影響屋苑的業主立案法團求助,批評開放平台對小業主很不公平。「呢啲屋苑二十幾年前落成,當時樓書寫得唔清楚,小業主唔知平台要開改。」他批評發展商有搵笨之嫌,「家啲管理公司,好多係當年發展商嘅子公司,佢哋咁多年來喺平台落閘,小業主買樓時以為係私人地方。」
梁說一眾小業主擔心開放平台後帶來的保安困難、私隱受侵犯、保險責任及維修費增加等問題,他正聯絡全港同類屋苑,組織反公共空間大聯盟共同保衞家園,稍後將約見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要求豁免這些20多年前落成的屋苑開放平台的條款。
須開放平台花園的沙田私人屋苑(部份)
屋苑名稱:河畔花園 發展商:恒基
屋苑名稱:翠華花園 發展商:恒基
屋苑名稱:翠麗花園 發展商:恒基
屋苑名稱:春暉花園 發展商:新鴻基
屋苑名稱:花園城一至三期 發展商:華懋
屋苑名稱:田園閣 發展商:熊谷組
屋苑名稱:勵城花園 發展商:建昌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特稿:考驗政府危機處理能力
公共空間的爭議,源於發展商過往售樓時,沒有向小業主清楚說明他們的家園原來並不私人,是要與民共享。去年初恒基地產旗下的大角嘴港灣豪庭,被踼爆將屋苑平台霸作私人花園後,更觸發憤怒的小業主,指控買樓時遭發展商搵笨,甚至蒙騙。
一向作風強悍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主動處理這燙手山芋,去年初指示地政總署與屋宇署查清全港公共空間並對外公佈。至今地政總署與屋宇署,已分別公佈450個及320個,87年後落成的私人項目內的公眾設施與公眾休憩用地名單。
要求一視同仁處理
發展局表示,希望今年中公佈最後一批,即87年前落成的公共空間名單。今次沙田王屋區七個中招屋苑,相信正是榜上有名。所以近期收到地政總署通知,要它們在名單公佈前撥亂反正。
公共空間問題很難解決,部份公共空間是發展商興建,但位於政府土地,所以政府可收回管理,毋須小業主負責保養。惟部份公共空間位於私人土地,業權已屬小業主,但地契列明小業主須對外開放,就如港灣豪庭。
林鄭月娥去年底說,會考慮港灣豪庭的特殊情況,或豁免其開放,即引起其他同樣要開放平台的屋苑業主不滿,要求一視同仁。沙田王屋區七屋苑是否比港灣豪庭更情有可原,獲得豁免,將再次考驗林太的危機處理能力。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