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爆發至今已經半年,金融機構陸續公佈業績,海嘯餘威仍揮之不去,日前美國銀行公佈季度業績,盈利大有堆砌之嫌,皆因當中不少來自非經常性收入,例如出售建行(939)策略性持股,其公司主席更謂未來的日子將更加困難,即時引來了市場揣測,是否間間銀行都好唔掂?當日美股下跌近300點收市。
外國不行,市場惟有寄望中國帶領環球經濟走出金融海嘯的陰影,尤其年初人民幣貸款數據急遽上升,令人有無限憧憬。不過,貸款上升不等於股市上升,更不代表A股升,港股一定跟升,結果大市由14900跌至11300才反彈,過了幾個月,內銀股亦開始公佈第一季業績,上周五由建行打頭陣,結果管理層未放榜已透露首季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倒退逾10%。
其實市場對此似乎早有共識,因為早前在A股市場上,民生銀行公佈業績,核心盈利大幅倒退近40%,形勢似乎十分嚴峻,所以早在建行公佈業績前幾日,沽空金額已經高踞榜首。
筆者覺得,雖然各內銀股體質有異,但營運模式卻大致相同,當初中央政府的40000億刺激經濟計劃,大概分成兩年推行,但各地為了「響應」中央號召,項目一窩蜂上馬,銀行為了搶佔這些「優質客戶」,來者不拒,才令年初貸款數字急升。但有量不等於有質,顯然貸款未有為銀行盈利帶來立竿見影之效,甚至會增加壞賬數字,而且各地銀行的相關貸款至今已達15000億人民幣,額度似乎已所餘無幾,刺激有限,大行更估第二季貸款數字增長將會急跌。
維達防守性強
雖然近日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話五萬億元貸款目標不是上限,曾一度刺激股市急升,但既然銀行早已經配合盡力放貸(但有生意不等如高利潤),若果中央不放寬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令銀行放款能力增加,便等於空口講白話,內銀股應難以維持現時高位。觀乎圖表,一眾內銀股只算與大市同步,當中尤以建行圖表最「難睇」,所以筆者一直沒有沾手內銀板塊,加上現時大市位處高位,此等指數重磅股更未宜沾手,情願繼續炒股不炒市。
筆者一直都看好維達國際(3331),不但業績表現強勁,而且優於大市,跟大市相關性亦較低,就算大市下跌,防守性亦較強,讀者不妨考慮。
張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