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初見效 風險大降政府保證企業債可吸

救市初見效 風險大降
政府保證企業債可吸

【本報訊】具投資評級的債券,過去一直被視為穩健投資,但經過金融海嘯一役,這類債券的違約情況漸惹關注。滙豐環球投資管理旗下Halbis投資管理董事兼債券投資部主管陳寶枝認為,隨着政府及20國集團(G20)救市措施開始見效,投資級別債券出現違約潮的風險大減。
記者:李嘉麟

陳寶枝直言,債券市場投資環境,與一年前金融市場尚未「發病」相比,已大為不同,除非市場出現如雷曼事件等意料之外的系統風險,否則債券違約風險已穩定下來。市場亦預期,至今年底,整體債券違約率介乎13至16%。

美政府買長債助壓長息

美國政府計劃未來買入長債,希望透過「㩒低」長息,拯救經濟和樓市,刺激長年期國庫債券價格一度急升,孳息率下跌。
陳寶枝指出,美國雖然將會回購債券,但同時需繼續發債,在發債量多於回購下,淨發債情況不會變,但買入長債有助壓低長息,該行已將10年期美國國庫債券孳息率波幅,由原先3至3.5厘,下調至2.75至3.25厘。
近期美國放寬資產入賬規則,企業毋須按市值為資產入賬,有助穩定市場信心,亦有利債券價格穩定。不過,她提醒投資者,美國企業陸續公佈業績,從基本因素看,相信會再有企業被調低投資評級,是債券投資風險之一。

國庫債風險低回報亦低

雷曼事件後,投資評級制度受質疑,部份投資者對投資級別債券仍有戒心。陳寶枝指出,投資評級債券始終較高息債券及垃圾債券穩健,總有投資者有興趣買債券持有,以求收取穩定利息,故具質素的債券不乏捧場客,不過選擇時會有不同的因素需考慮。
投資評級債券中,以美國國庫債券風險最低,但回報亦低。企業債券風險及回報較參差,沒有政府保證的金融機構債券,反映違約風險的信貸違約掉期(CDS)可高逾1000點子,若投資金融機構債券,揀有政府保證較合適。其他企業的投資評級債券,可選與經濟周期相關性較低的企業債,如公用、綜合類及製藥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