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掀起小沈陽熱。著名喜劇演員趙本山的徒弟小沈陽,因演出春晚小品《不差錢》而紅遍大江南北後,有北京餐廳更以他在小品中的造型,作為侍應的打扮招徠顧客,但這股小沈陽熱,卻引發兩派學者和網友爭拗。有人批評他媚俗、缺乏營養、沒有靈魂;但也有不少知名作家如王蒙、余秋雨等力撐他。
27歲的小沈陽,原名沈鶴,花名陽仔,生於遼寧省鐵嶺市,原本寂寂無聞,因與師傅趙本山演出春晚小品《不差錢》,旋即走紅,出版社爭相為他出書,出場酬金也由原來數百元驟增至幾十萬元人民幣,甚至有人以他的名字搶註域名。
小沈陽的竄紅引發支持和批評的兩種聲音,罵得他最激烈的,要算是北京清華大學美學教授、文化批評家肖鷹。肖鷹認為小沈陽走媚俗路線,缺靈魂;著名劇作家魏明倫,也說小品令他失望,指其為了一夜成名,不擇手段,再怎麼娛樂,還要道德,太過急功近利了。
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王黎光甚至說,「如果他來考試,肯定考不上」!因而激怒了有「中國相聲奇人」之譽的郭德綱,呼籲學者不應對非自己專業的相聲小品指手畫腳。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則說,「我認為不能說低俗,應說通俗」。低俗是指淫穢、色情、恐怖、暴力;中國人口多,地域廣,受教育的程度又不一樣,既要有高雅文化,也要有通俗文化。
網民:大家都笑是好東西
作家王蒙更坦言,喜歡小沈陽的表演,但他認為,小沈陽從內容的意義上來說不如趙本山。趙多少接近現實一點,沾點邊。小沈陽只是逗着大家玩兒。他希望小沈陽能走出自己的路。
內地著名相聲演員馬季的兒子馬東,也大讚小沈陽是一很有才華的演員,很可能成為新一代小品王。而有網民認為文藝表演不應用低級趣味逗起人們的低級樂趣。但也有人說,最重要是大家都笑了,就是好東西!
《不差錢》諷貪慕虛榮
趙本山與徒弟小沈陽的喜劇小品《不差錢》,是今年1月25日(除夕)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最受歡迎的演出,劇中那句,「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完;人最最痛苦的是,人活着呢,錢沒了」,因此成了內地流行語。
該小品講述一名沒有帶錢的農民(趙本山飾)去高級酒店消費。由於農民絞盡腦汁省錢,引發與穿蘇格蘭裙的酒店侍應(小沈陽飾)的連串爆笑對話,帶出針對現實社會不良世態的強烈諷刺,形成強烈的喜劇幽默效果。小品揭示小人物打腫臉充胖子的貪慕虛榮;自卑小人物的虛偽和失態。小沈陽被指演活了東施效顰、穿着蘇格蘭裙的中國媚外侍應生的滑稽醜態。
支持者Vs批評者
-支持-
‧作家余秋雨:「他受全國觀眾喜歡,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能用簡單的方式去褒貶。」
‧學者易中天:「任何人都沒資格高高在上指摘別人;歷史上很多俗文化中的精品,也可成為經典。」
‧廣東網友:「別動不動就說別人低俗,你們(指斥小沈陽的教授)高雅嗎?他帶來了老百姓的快樂。」
-批評-
‧清華大學美學教授肖鷹:「他走的是媚俗路子……如果只有媚俗的通俗藝術走紅,那中國人就差比錢更根本的靈魂了。」
‧台灣作家李敖的女兒李文:「那個裙子,不男不女的,我不懂笑點在那裏!」
‧浙江網友:「他甚麼都不差,就差思維,差腦筋,差品德。」
http://cul.sohu.com/20090424/n2635987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