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運動太寂寥,跟群眾作伴的只有蠟燭和樂韻。27歲的Barry小時候最愛看電視,那一年,卡通經常被特別新聞報告打斷,爸爸媽媽以至新聞報道員和其他大人都哭了,小孩子不知所以,只是挽着父母的手在大街上走呀走,就在那時,認識了崔健的《一無所有》。20年了,長大成人的他了解六四平反是長遠戰鬥,愛好音樂的他為《歷史的傷口》譜上新詞,化身《二十年》,陪伴港人抗爭到底。
「我記得嗰時成日睇睇吓卡通片播特別新聞報告,連新聞報道員都喊,爸爸媽媽係大人,平時好少喊、好堅強,都會咁深感受,當時會諗點解咁大件事呢?」
Barry為燭光集會伴奏
20年前的情景在Barry腦海中已很模糊,最有印象是當時電視上經常播放崔健的《一無所有》,又記得北京巿民擋坦克的場面,「百萬人大遊行嗰次我都有去,記得行去新華社,我得7歲,淨係記得好攰。」
Barry的家人每年都會去燭光集會,他從小喜歡音樂,最愛寫情歌,高中後到澳洲升學,主修音樂,仍不時跟同學談起六四,「我嗰時十八、九歲,有次課堂討論,有個內地生同我拗,話我作嘢,話佢哋都未聽過呢件事(八九民運),我先知原來封鎖得咁犀利。」
對於中共刻意抹去歷史,他極為不滿,「明明係歷史一部份點解要抹咗佢呢?中國要文明、要變好,就要先平反六四,六四真相係善惡嘅根源。」他認為六四是一面照妖鏡,照出每個人的良知,「你殺咗人唔認,仲唔覺得自己做錯,點可以做番個好人?啲學生係為咗民主而走出嚟,你咁樣殺死佢唔係暴政係乜嘢?」
回港後,Barry從事音樂教學,碰巧支聯會需要義工幫手彈琴,他在除夕晚會小試牛刀,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音樂人,組成樂隊,為每年燭光集會伴奏,閒時又會寫勵志歌曲,像《七一精神》和支持司徒華的《繼續戰鬥》。
「個人大咗,對正義、是非、對錯多咗思考,鍾意寫啲勵志歌。音樂力量可以好大,要記低一件事,有音樂會好啲。追求民主、平反六四路途遙遠,希望音樂可以陪伴佢哋,唔使咁枯燥。」
八個月前,他和其他支聯會「音樂義工」開始籌備20周年紀念活動,重聽六四歌曲,一首《歷史的傷口》震懾心靈,「好耐冇聽呢首歌,嗰日突然聽番,覺得好震撼,即刻有『抗爭、到底』呢句歌詞出咗嚟。」
以「堅持下去」為重點
結果他意念如泉湧,瞬即把國語歌詞改為粵語,「一諗到頭兩句,就一路係咁作落去,家mix(混音)緊,就快完成,編曲會同原版唔同,表達嘅重點唔同。」新歌以「堅持下去」為重點,跟原來譴責中共掩飾真相的版本略有不同。
近年本港力推國民教育,電視台經常播放國歌,他認為是洗腦,「但諗返轉頭,首歌拋頭顱灑熱血,形容番六四嘅人好有意義,『起來!起來!』,好有感染力,可能家嘅人民都係做緊奴隸,冇得出聲、冇自由。」
記者:張嘉雯
二十年(粵語)
改編:《歷史的傷口》
詞:Barry
抗爭 到底 那管光陰流逝
昨天 盟誓讓那薪火傳遞
來接替 民主棒 後代繼英烈
志向永不變 六四決要平反
國家 強大 腐化貪風猶在
決心 變改 愛國的心仍在
求變革 尋公理 未懼怕失望
遇挫折 也堅守 長遠戰鬥目光
戰鬥二十年 戰鬥二十年 不死的信念
那怕又十年那怕又十年 有你共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