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愛死審計署,定期讓大眾知道公帑的錢都花到哪裏去,納稅人做了寃大頭也不寃枉。特別是那些公營機構,他們都在做些甚麼,作出過多少貢獻,我們可能不大了了,唯獨用過多少錢買了多少電插排,在審計報告內讓大眾開足了眼界。這些花費,越瑣碎的越有看頭,看這些數字,娛樂性不下於八卦到張家輝在金像獎前夕花了多少錢喫兩碗牛腩麪。
就像平機會05年訪京團那頓二十八人大餐,吃掉了一萬五千元,都吃了些甚麼呢?恨不得審計署仿效暢銷雜誌的做法,像報導名人婚宴般,把那頓飯的菜單公諸於真正負責埋單的人。那個飯局,人均消費五百四十元,按北京高檔食府取價計,差不多等於每人吃掉一條兩公斤重的罕有野生大黃魚了,這是甚麼樣的一場盛宴哪?是交流還是打交道?
這個平機會主席早有出國交流成癖的往績,到非洲與北京取平等機會之經,可說任重道遠,否則怎麼會傳出長年不在港辦公的消息。只是這些交流團,明白人都知道是甚麼一回事,不過是客氣客氣一番,二十個人以上的會議,只是擺擺場面,每人發言時間能有多久,內容能有多深入?
曾德成以民間佛教團體交流的名義訪台北,台中市長胡志強回禮來港一行,交流出甚麼實質性來着?不過,那是為彼此關係的定位擺出個政治姿態,行禮如儀,也無話可說。但平機會做的理應是實事,想實事求是,排場越大成效越小;正如想了解胡志強如何把台中打造成一個文化本位的城市,答案不可能從外訪中索求。忽然想起平機會的視像會議系統,十萬元一點也不貴,問題在添置了一年半都沒有用過:派不上用場是一定的,否則何須外訪?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