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對政府的四大不信任 - 武大郎

市民對政府的四大不信任 - 武大郎

武大郎 自由撰稿人

目前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不高。總括來說,可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市民對政府高官能力的不信任。
問責制實施後,政府高官不但能力沒有提升,反而比前有所不及。
多次被質疑辦事能力的周局長,最近在走私菜事件和假藥事件,再被質疑危機處理能力不足和管理能力差。入境處竟可以任由蘇錦樑只以一名片代替入息證明;環保署高官每天花半日看鹹網而香港還是看不到藍天,是邱騰華局長面對屬下紀律如此差時,竟可不作評論;保安局在上次泰國包機事件上,慢三拍不止,到現在還沒有成功追討所有坐包機的市民的錢。種種事情令市民對曾班子能力起懷疑。
第二,市民對政府的誠信不信任。
人無信不立。一個政府如果表現欠誠信,一樣不能久存。曾特首明明保證在二○○九年中開始諮詢二○一二的政改方案,但竟可因所謂經濟惡化的藉口而推遲到年尾。如果二○○九年年尾經濟還未好轉,是否會再推遲了?政制事務局在經濟差時,辦事能力是否便會大大下降?
政府答應會在南區的香港仔起漁人碼頭,但突然宣佈該計劃會取消;陳家強局長表示,在○八年六月到九月,從未聽過雷曼迷債,但任志剛則表示在雷曼前兩日,即九月十二日已示警。政府公佈巴士公司在可加可減機制下有減價空間。正當市民期望巴士會減價時,政府又改變說法,說只是夢一場,原來計錯數,車價沒有減價空間。這樣反覆的政府,市民會信服嗎?
第三,市民對政府的態度不信任。
一個政府,如果知錯會認,知錯能改,就算犯錯,市民也會對政府投下信心一票,知道政府會改過。
蘇錦樑名片代入息證明事件,未見入境處公開道歉和認錯,竟然先高調要捉那位爆料的勇敢員工。平機會被批為大花筒,而平機會內幾位常常作出批評的「異己」勞永樂、譚香文等人突然不獲續約。可見,政府面對批評,是有錯不認,「家醜不出外傳」,對內則排除異己,忠言逆耳,只一味掩蓋。這樣的政府,那會得到市民的信任呢?
第四,市民對政府的制度不信任。
一個政府如果連制度都不能令人信任,是會動搖管治根基的。梁展文事件,不禁令市民對政府制度投下不信任票。梁展文任內處理過新世界集團的紅灣半島和嘉亨灣事件,竟可在退休後不久,獲公務員事務局批准,在新世界集團獲高薪厚職,而該批准是合法的。這樣的制度會讓市民有信心嗎?
政府和港交所沒有足夠的制度去監管日新月異的債券衍生工具和銀行的銷售手法,也令到市民、小股民和投資者對金管局的監察制度頓失信心。
曾班子如果不盡早改善其施政能力、處事態度、個人誠信和過時的監管制度,管治風波將會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