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巨星「中國人需要管一管」,遭到抨擊,有人指巨星「讀書少」。
「讀書少」的人蠢,相反讀書多的人聰明,暴露功夫巨星所謂「中國人」的「讀書偏執症候群」。
天縱的英才,跟讀多少書,沒有關係。遇到許多人,沒有什麼學歷,表現出驚人的領袖風範。這種人──你一度會暗自慶幸──好在還讀少了兩本書,如果讀過了,他豈止是一家企業的老闆,可以是前清同光年間的首相之材。
但是話說回頭。萬一這個人真的讀飽了書,他很可能就缺了這一股山大王的膽識了。視乎什麼朝代,中國人的所謂「讀書」,許多人忽略了,與「科舉」是一對表裏相連的行為孖胎,讀書多半是精神的自我閹割,多於人格的啟迪昇華。
中國文化的精神,本來以「仁義」為經緯。「仁」的這一部份,由讀書人來體現;「義」的那一塊,由功夫江湖之士來執行。所以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讀書」的人,向極權告密打小報告的最多──像中國現代詩人聶紺弩的遭遇──你會發覺,跟文人講義氣,是多餘的,要武夫才行。
要求任何功夫巨星「讀書夠多」,本來就不實際。他也在捱義氣:「國家」給你那麼大的市場,必要時,他要對外闡釋「國策」。台灣和香港,遊行示威,太亂了,是國家的官方觀點。因此,你不可以說大哥他沒有義氣,只是人家捱義氣報恩情的對象,與港台大多數人誤以為的有點不同。
讀書多,就不會儍?香港特區的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個個都「海外名牌學府畢業」,讀書夠多的,金融海嘯之前,除了請菲傭騷名片之後道歉,又說過幾句聰明話?人本身的料子,是菜碼;讀書,只是配料。何況讀了書,也不一定讀通。有的人,是一部會走動的人肉百科大辭典,是知識的通天曉,但在這些知識和資料之上,他對人生、世界、公義和邪惡,沒有什麼心得和看法。其中一個例子,是中國文豪錢鍾書先生──這句話,香港的一些人,聽了一定破口大罵。且不要急着罵,是《中國不高興》的幾位知識憤青的結論,要罵,罵《中國不高興》這本書好了。但這本巨著,是國家認可的,你罵,等同罵國家了,你吃了豹子膽?
文宗武聖,中國一向尊崇孔子和關羽。現在,讀書的文人,閹割了,讀書少的功夫天王,你又罵他儍。文也不行,武也不通,沒有精神領袖,就變成一個「屎坑關刀」的大國,有趣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