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曦 自由撰稿人
六四發生至今已有二十年了,昔日百萬遊行的盛況已不復見,近年六四集會人數更每下愈況,近來支聯會以「薪火相傳.接好民主棒」為口號,希望新一代傳承這段血的歷史。可是二十年後的今天,年輕一代對六四的認識又有多少?
六四所失去的,並不是單單幾千條人命,而是把文革結束以後僅餘的自由風氣連根鏟除。雖然內地有近三千萬大學生,但能傳承到五四精神者少之又少。本人曾到內地大學生活半年,跟內地學生討論民主政治、以至六四話題,他們不是閉口不言,便是厲聲質問:「你還配做中國人嗎?」如文革思維般討論對方人格、動機、家庭背景,多於討論問題本身。改革開放後內地學生富裕了,但思考方式比九十年前的師兄師姐猶有不如,五四以來學生運動的精神,早已壽終正寢了。
跟內地生談政治議題話不投機,本地生又如何?連報紙也不看的香港新一代,對六四所知又有多少?歷史課本為求政治正確,總在六四事件上輕輕帶過,從文字上把歷史一步步淡化,學生的對六四事件的認識可想而知。觀乎身邊朋友同學所關心的話題,不是討論張茆、阿嬌、豪華婚禮,便是努力兼職,儲錢買手袋、去旅行等,數千條年輕生命的重要性還不及數千元的名牌手袋,如此精神生活,還能奢求他們傳承五四精神、在課餘時間自行了解六四事件,接好民主棒嗎?
六四,在內地是個禁忌話題;在香港,六四甚至成不了一個話題。基督教文化只有區區幾百年歷史,對自己國家的黑暗面總是毫不忌諱,熱心研究,反觀號稱三千年文化的中國,卻變成一個擅於遺忘歷史的民族。是不是因為中國的歷史太長了,血流得太多了,麻木了,所以甚麼事情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