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玲:「有一種旅行,不是餐餐去高級餐廳吃美食,住高級大酒店,而是融入當地人生活,一齊逼巴士、幫襯大牌檔小販車、去趕集、落田種菜,學作板畫……真正體驗當地人的生活,面對他們的問題……」如果,你還滿腔「打劫旅客嘅多數係黑人」、「啲人咁窮會好亂」的成見,咁你唔好睇落去喇。
記者:陳慧敏
攝影:林栢鈞、古巴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關於美玲
「街邊炒粉着到五星大廚咁!」
在坪洲的小碼頭見到瘦小的美玲跟爆炸頭芳子,還有皮膚黑到發亮、頂着白頭巾的蘿莎,我們的第一站,是去看她們在坪洲的小小有機菜園。美玲97年以遊客身份初到古巴,後來又去多幾次,第4次,住下來,參加社區建設計劃、報讀哈瓦那農業大學博士課程,又做義工,一留4年。那邊物資貧乏,但古巴人卻是快樂機會主義者,人和人之間互助互愛,私底下的換屋、黑市食物買賣,令她非常着迷。因資源貧乏,古巴人令他們珍惜和尊重一切。「街邊炒粉的廚師都着到五星級大廚咁!那些幫打火機入油的老細都穿恤衫,好專業。」
具農耕智慧
「古巴人好聰明!十幾年前因大部份食物靠入口,為了保存得久,肉是炸的。但自從中國移民潮帶來豆葛、白菜等,他們就在城裏發展農莊種菜,現在已可自給自足了!」其農業甚至吸引全球農業研究者都跑去取經。半世紀的全球禁運,讓古巴保留了六、七十年代的光景,奧巴馬宣佈解禁古巴,收下本《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表示現在的一切會急劇轉變。
關於蘿莎
「你唔夠creative!」
說香港人腦筋靈活,其實古巴人仲醒,當你用常理去擔心呢樣擔心嗰樣,無車搭返唔到工點算好?冇肉食點算好……嘖嘖嘖,古巴人會話:「你唔夠creative!」
在古巴的4年,美玲最受當地的人及宗教影響。「即使物資匱乏,古巴人仍努力追求快樂又互助互愛;以前我乜神都唔信,唔入教堂唔入廟,現在我教堂寺廟都愛去,也感受到裏面安靜。」每個古巴人都好似過契、入會般,有自己的神,如年近八十的古巴人蘿莎,崇敬的是大海女神Yamaya,來到坪洲,見到天后廟,中國版Yamaya,不知幾開心!當年西班牙人迫他們棄古巴的神祇,轉信天主教,聰明又creative的古巴人就吹水話:「其實你個神,咪即係我邊個神囉,如紅白色代表的戰神Chango,即是中國人義薄雲天的關公,又即係天主教裏仁慈博愛的聖芭芭拉。我拜聖芭芭拉即係拜Chango,即係拜埋關公。」
移形換影式信教
移形換影式係你嘅即係我嘅,好世界大同啫!世界各國人種、文化與食物,古巴人表現的是最高度接納。其實歸根究柢,各宗教各個神又確有其共通點,何以千百年來要相互杯葛打仗,犯晒教義呢?訪問途中,明知我們聽不懂西班牙文,她不懂英語,又有芳子她們做繙譯,但蘿莎興起來還是叭啦叭啦的用西班牙語解釋給我們聽,我們抓頭,她一笑亮出白亮的牙牽動滿臉的皺紋,陽光下,漂亮熱情到暈。
關於芳子
「我的畫風free咗!」
「我鍾意榕樹(古巴有好多)」,「我鍾意補鞋(古巴人一對鞋會穿到補不了為止)」、「我鍾意踩單車(二人買了部踏板成日甩的單車,但經常有路人主動幫手砌番)」……芳子本來是記者兼板畫家,但古巴的大紅大綠撞色文化,街邊廚師、師奶、補鞋佬都畫得兩手nativeart;還有電影;個個隨意拿起沙鎚和裙就熱情地跳舞……全民皆藝術的氣氛影響芳子很深。
芳子將在古巴看到的,都用「圖畫日記」形式一一記下。因為好鍾意ScullMarchena的畫,所以專誠去見Scull,請她教她畫畫,跟住齊齊在古巴開畫展。「他們的巴士好爛,玻璃窗都破掉了,全車塞滿人。交通方面好差,一個不幸上不到車,隨時要等4、5個鐘,甚麼都做不到。但是遇到傷殘人士,他們個個都會讓座,甚至車輛會自動駛過去接載,這些都已經成為人們的義務。因印象很深刻,所以將之畫下來。」但拿手線畫的芳子,穿得一身黑,好像沒怎麼感染到那邊花到九彩的撞色色彩學吧!「但朋友說我的構圖比以前的free了很多。」
合力敲天堂的門
看到的,經歷的,學到的,感受到的都太多太多。堅強的古巴人雖對生活不滿,但又會盡情唱歌跳舞畫畫,這種態度已根深柢固成為「真理」的互助精神。芳子、美玲:「個個都問我們去古巴危不危險,搶劫點算?其實即使古巴人面對種種困難,人們都很友愛,努力生活尋樂,我覺得我們該讓人知道不一樣的古巴。」於是回港後合力寫了本《敲打天堂的門‧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