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少? - 陶傑

讀書少? - 陶傑

功夫巨星指出:「中國人」是不是該被管一管,把中國人社會定性為ANationofNeedto-be-controlled,在情節上,比起把東南亞某國「標籤」為ANationofServants,嚴重很多。
有人出來打圓場,說巨星有這種言論,是因為他「讀書少」。
如果「僕人之國」可以投訴平機會,「讀書少」三個字,一樣有階級歧視,因為這句話的含意是:讀書少的人,由於大腦不夠發達,蠢一些,所以專說儍話。
這下子,香港的「讀書少」弱勢族群,應該拖馬三五千,貨櫃車司機大佬,三行工友,性工作者,一起星期天上街抗議。
讀書少,不一定低能。問題是動作巨星口中的「中國人」,對「讀書」兩字有很奇怪的情意結。首先,「中國人」誤以為:學歷高的人,一定讀書多,所以台灣政府由總統副總統,最得意標榜:馬英九是美國哈佛博士,然後是政府內閣,共有幾個美國博士。
馬英九總統學歷高,但明顯同時也「讀書少」。證據是他看電影《色.戒》,完場時淚流滿面,然後「高度評價」本片「歌頌我國抗日戰爭時地下志士的愛國情操」,把陪看的導演李安,搞得很尷尬,這就是頂戴美國哈佛履歷的唐人街保釣博士讀書少的例子。
史提芬史匹堡讀書少,他沒上過哈佛牛津。南加州大學電影系,只唸了兩年。書讀不下去,因為他患有閱讀障礙症,但史匹堡的《雷霆救兵》,勝過十篇戰爭學的博士論文,《舒特拉的名單》也強過讀過博物館管理碩士經營的一座現代史展覽館。
希治閣也沒讀過多少書,懸疑大師的多齣經典,也勝過倫敦大學心理學系博士半生的「學術成就」。讀書少的人,像這兩位,在一個自由社會沒有學歷的白鴿眼包袱,沒有文憑的紅眼症壓抑,不必把「讀書」當做裝飾,早就能上位。
「讀書」越多的人,學歷高,不見得有幾多精句發表。像「二十年前北京的那場風波」,香港有八家大學,「讀書」的教授學者有幾千,不必文史哲,本來像成龍一樣,讀數理化電腦工程的,誰都可以跨界別就外行的政治講幾句話,卻是一片沉寂,「讀書」多的,就不會「成龍」化?不要笑死我。讀書少的弱勢社群,你們甘於受辱嗎?快快快,星期天遊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