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 孔捷生

探針: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 孔捷生

世事常是這麼諷刺,終日不高興的愛國義士總說某國「辱華」某人「反中」,於是要抗議、抵制、潑糞……孰料出言辱華的竟是黑髮黃膚的同胞。成龍此番語驚四座,正辱及中國人全體。
若論二十年來辱華之最,當數六四屠殺,這給國家形象、中華文明和中國人民的感情都造成巨大傷害。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地為六四正名,正是要洗雪國恥。連共產黨也不覺得這是光榮的事,於是從「暴亂」到「風波」再到閉口不提,對六四禁忌詞避之則吉。只有馬力、陳一諤者流才唯恐這份民族恥辱還不夠深,一再挑開六四血痂,要大家毋忘人血的顏色。
廿年已矣,國家蒙羞依舊。史學家吳思曾探究中國歷史的平反周期率,岳飛昭雪「莫須有」沉寃,等了二十一年,恰好和五七年「右派」平反的時間跨度一樣。可見民間俗語「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並非毫無根據。歷代王朝的平反周期,都是先帝薨,繼位者鞏固權力之後,推翻前朝寃案的風險遞減而利益遞增,利大於弊的事情何樂而不為?明朝列位皇帝在位時間平均為十六年多一點,下一個坐穩江山約需幾年,這樣大致就是二十年。誠然,明成祖、嘉靖、萬曆三朝皇帝在位時間長,寃案平反的周期也因之延長。另有特例就是隔朝平反。明朝袁崇煥蒙寃而死,清朝乾隆皇帝還他清白,下詔追諡。彼時已隔了一百五十年,無論如何,袁公還是平反了。
再看本朝,江澤民在位十五年,胡錦濤親政六年(他不可能比十五年更長),這兩人都沒有意願平反六四。下一任呢?天曉得!於是又想起侯德建的歌:「一次再一次,永遠;總是同樣的故事演了再演;一次又一次,永遠;總是同樣的叮嚀勸了又勸;就這樣一遍接一遍;總有一天,我們把所有的欄杆都拍遍;只不知道,那究竟要等到哪一年,哪一月;那究竟要等到哪一天?」
可嘆當朝統治者比起帝制君王的道義承擔都不如遠甚,再看成龍望人成蟲和望人成奴之論,便知自由和正義為何離中國那麼遙遠了。成龍只是藝人,並非政治家,他卻偏偏道出了一群像蟲子那般活着的奴民心聲。所幸無權者還有最後的權力,就是堅執他們的記憶,點燃紀念死難同胞的燭光。只要中國人拒絕遺忘國恥,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六四就有正名的那一天。

(附筆──蘋果讀者詢問筆者的新書《血路1989》,謹覆:香港各大書局均有售,如書架上找不到,可向書局查詢作者的名字,電腦即可顯示。)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