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珠三角區 空氣質素改善

粵港珠三角區 空氣質素改善

【本報訊】本港今年有望減少灰濛濛日子。環境保護署與廣東省環保局昨共同發佈08年粵港珠三角區空氣質素研究報告,指兩地空氣質素有改善,當中以二氧化硫及可吸入懸浮粒子濃度,比對上一年大減19%及11%。

金融海嘯工廠減產

粵港珠三角區空氣監視網絡在06年起啟動,在廣州、珠海、佛山及本港等地區共16個地方,放置監測器日夜監察空氣中二氧化硫、可吸入懸浮粒子、二氧化氮及臭氧濃度。在內地完成電廠脫硫、加強機動車管理等措施後,二氧化硫及可吸入懸浮粒子濃度較07年分別大減19%及11%;二氧化氮及臭氧則沒大改變。
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除內地大力推行改善空氣措施,去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令內地經濟萎縮,經濟活動減少也是令空氣質素改善原因之一,「經濟唔好,工廠都開少啲工,空氣質素都好啲。」消息人士說,去年第四季至今年第一季期間,初步分析顯示二氧化硫濃度,較07年第四季至去年第一季大減30%。此外,反映空氣質素差的能見度(能見度低於8公里)時數,今年亦有望低過去年的1,100個小時。消息指,港府正研究在繁忙地區設立「低排放區」,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盼進一步改善空氣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