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最近拜候兩位廣東朋友,看看生意行情。兩位友人年齡分別55和40,皆為廣東人,非港燦。前者90年代開始從事生產,由一家幾個人的小工廠,到現在約有50人,生意最好的06年達80人。他身家超過800萬元,財富的累積全憑在同一個行業,跟着經濟周期上落,在年頭和定單多的時候,拚命接單幹活,配合貿易材料的炒賣,一點一點賺回來。
筆者握過友人的手,絕對是護膚品廣告試用前的最佳model,又粗又黑!其實在08年第一季度,友人已經嗅到市場走下坡的味道,這種觸覺源於行業多年經驗、資訊相對流通,加上當時新勞動合同法的執行,把工廠規模一下子縮減一半,只留下不到40人。就是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才慢慢把人手增加到50人,一心準備迎接第三季度的「初春」。
要守要闖都不易
第二位友人身家更多,最近胡潤財富報告調查,廣東每1萬人中有14個千萬富豪,他就是其中一個。這位仁兄從事裝修起家,賺到第一桶金後改行做廠,十多年來工廠的規模都是不到30人,但賺錢能力不比前面那位低,在膽量上更能衝。在過渡金融海嘯的日子,他沒有減少人手,憑着工廠的資產向銀行貸款(深深體會今年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投資商務酒店項目,以另一種方式迎接回暖的經濟。
要在困難時期生存,或日後要成功,兩位友人都是人辦,要麼繼續在自己懂的行業努力耕耘,要麼大膽在低潮時尋找機會。看官不要罵筆者「阿媽是女人」的道理,要做好不容易,你試試!
因念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