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水囊十分常見,醫學文獻指出,25至40歲的女性若接受超聲波檢查,7.8%都會發現卵巢長有水囊,香港婦產科學院的統計顯示,2004年本港公營及私家醫院的婦科入院個案中,有9.8%屬卵巢水囊。
卵巢水囊是長於卵巢的囊腫,可分為良性及惡性,良性的包括有機性水囊、漿液性囊腫、黏液性囊腫、畸胎瘤、子宮內膜異位至卵巢所產生的朱古力瘤,及隨生理周期出現的功能性水囊,其中功能性水囊會自然縮細及消退,但其他的有機會逐漸長大,令腰圍變粗,不少女性因此誤以為自己發胖,倘若脹大至壓迫膀胱則會造成小便頻密,或者扭曲附近組織造成嚴重腹痛;若水囊穿破則可引致腹膜炎及發燒。
水囊硬塊惡性機率高
惡性卵巢水囊患者多數是未來經的少女、收經後婦女、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病史的女性;此外在超聲波檢查下,發現水囊內藏硬塊或間隔結構,屬於惡性的機率較高。
水囊若屬良性,是否要動手術需視乎水囊類別,例如功能性水囊,由於它會隨生理周期而自然消退,患者可待數星期後再照聲波,若自然縮小便毋須切除,但畸胎瘤則有可能扭曲輸卵管及有1%的風險惡化成癌症,所以必須切除;若確認為惡性水囊,則需將囊腫連同附近受癌細胞影響的組織一併清除;若患者將收經,為免水囊復發,醫生都會建議病人接受卵巢切除手術,免除後患。
現時切除水囊主要利用內視鏡,以微創技術進行切除,一般10厘米以內的簡單水囊,都可透過微創手術取出。然而,一些較為複雜的個案,如患者的水囊有硬塊或間隔,或囊腫與腹膜黏連,較難以腹腔鏡取出,患者便需接受剖腹手術來清除。
撰文:香港港安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彭敏華
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