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單保障期縮減惹質疑

保單保障期縮減惹質疑

購買保險為求得到保障,惟須留意,如購買有儲蓄成份的人壽保單,保單價值會受不同因素影響。有市民近日翻查保單,發現人壽保險保障期突然縮短,經了解獲悉與保單派息率有關。有保險業人士提醒,經濟逆轉,保單回報已出現變化,保障期可能受影響,投保人應複檢保單內容,以確定所得保障。

吳先生的母親於13年前在華潤美衛保險購了一份人壽保險計劃,每年保費約1.2萬元。該份保險提供的保障包括她過身時,為保單受益人提供一筆款項作賠償。另保單有儲蓄成份,會派發紅利,保單現金價值一項顯示其保單累積的金額。當年她62歲,按代理提供的資料顯示,保障期至92歲。
去年9月,吳先生欲為母親申請將保險計劃內的儲蓄及紅利,用作支付未來保費,赫然發現保單保障期縮短了5年,即母親87歲時,保單便沒任何現金價值。他即向保險公司查詢,職員解釋保單派息率調低,繼而影響儲蓄之紅利及保單價值。

息率調低影響保障期

現負責吳母保單的美國萬通保險亞洲回應,客戶所購的並非傳統人壽保險,若保單持有人無間支付保費、無改變保障金額、無提取任何現金和保單收費維持不變,當年根據預計利率7.5%計算,預計保障期可達受保人92歲,但由於現行派息率已減為5.25%,故保障期只可達至受保人87歲,預計屆時保單失效,也無任現金價值。
該公司指保險代理向吳母提供的建議書上數據,乃根據多項假設而預計,只供參考,並非保證。不過客戶可選擇增加保費或存入額外保費以延長保障期。檔案編號﹕0210050

業內意見:經濟逆轉應複檢保單內容

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前主席李東江表示,去年發生金融海嘯,經濟環境突變,有保險公司出現財政危機,令市民關注購下保單的內容及保障,因而產生不同疑問。

利息低回報起變化

他指出,保險計劃五花八門,港人常將保險與投資兩者混為一談,甚至欲將投資回報用作支付購買保險費用。惟一旦投資回報稍不理想,受保人便可能無法獲得預期保障。
李東江續說,傳統人壽保險只涉及投保人所付出的保費,當投保人身故,保險公司便按保單賠償;而為吸引更多人購買,保險公司將不同元素如投資或儲蓄成份注入保險計劃,當中涉及派息,以往保險派息率較高,惟受經濟因素影響,近年保單利息不斷調低,市民多年前購買的保單回報已出現變化,保障期可能受影響。尤其去年出現金融海嘯,市民應複檢保單內容,並按需要在保費及保障期等方面進行調整。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tnext.com/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