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損手 私人銀行業務萎縮滙豐炒一百精英

大戶損手 私人銀行業務萎縮
滙豐炒一百精英

【本報訊】金融海嘯令全球富豪焦頭爛額,身家大縮水,投資意欲也大大降低,主要「服侍」富豪客戶的滙豐私人銀行以生意額下降為由,昨即時裁減100人,佔員工總數8%。任職滙豐私人銀行的員工一向被譽為行內頂尖精英,過往為銀行立下不少功績。據了解,今次被裁的員工不少年薪逾百萬元,最少三成是中、高層,包括董事總經理。工會及銀行業擔心,滙豐今次行動將掀起另一波針對中高層員工的銀行裁員潮。記者:盧文烈、譚暉、謝明明

在瑞士獨立註冊的滙豐私人銀行,於東南亞聘用1,800名員工,其中香港有1,200人,滙豐私人銀行亞洲區行政總裁王以智昨日向員工發出內部電郵,指由於市場環境轉差,生意額下降,故銀行裁員100人,並按法例規定作賠償。

被裁員工三成是中高層

據了解,昨日被裁的員工年資由一年多至十多年不等,最少三成是中高層員工,包括董事總經理、財務總監及部門主管等,「佢哋都係銀行第二、第三把交椅。」員工形容,部份被裁高層只得30至40歲,年輕有為兼「好做得嘢」,被視為銀行界精英。
滙豐私人銀行客戶最低資產要求為300萬美元。有員工稱,賭王何鴻燊家族、新鴻基郭氏家族,以及已故藝人梅艷芳均是該行客戶。賭王四太梁安琪接受查詢時表示,「我哋幫襯咗好多年,服務都幾OK。」
上年度滙豐私人銀行香港業務的稅前盈利為2.37億美元,較前年3.05億美元減少22%。去年股市一片歌舞昇平,城中不少富豪訂立accumulator(累計股票期權)合約後損手爛腳,滙豐私人銀行去年曾入稟法院,向兩名客戶追討1,119萬元取消合約的款項;其後亦有accumulator投資者控告滙豐私人銀行疏忽或錯誤陳述,造成逾千萬元損失。滙豐消息指,銀行盈利下降,不但受accumulator生意額下跌影響,環球股市下滑也是主要因素。
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主席李麗貞稱,雷曼迷債事件發生後,客戶投資意欲大減,對銀行的信心亦跌至谷底,不少富豪客戶寧願手持現金,也不願沾手投資市場,令不少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生意大減,「仲慘過零售銀行」。

短期難以重投勞動市場

她指出,私人銀行員工均是業界精英,不但收取佣金較高,人際網絡也較闊,但由於現時經濟陷入困境,大部份銀行都停止招聘,甚至裁員,估計這批被裁減的精英短期內難以重投勞動市場。
有銀行高層表示,經濟好景時,不少銀行依靠大戶「食糊」,但金融海嘯爆發後,大戶投資轉趨審慎,加上證監會對投資產品的監管較以前嚴格,「推唔到新產品,客又少咗,生意自然下跌。」他指出,早前銀行裁員主要針對前線及基層員工,現時中高層員工已出現人手過剩問題,估計銀行業未來裁員行動主要會向中高層埋手。

鄭海泉曾稱無裁員計劃

去年9月至今,滙豐已進行四、五次裁員。滙豐亞太區主席鄭海泉上月底曾表示,本港暫無大型裁員計劃,但不排除調整個別部門人手。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評,香港失業率不斷上升,滙豐仍大規模裁員,是落井下石,「家好多銀行包括滙豐在內,都用陰乾式手法裁員,但估唔到滙豐唔止陰啲陰啲,今次仲咁大刀劈落嚟。」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則直斥滙豐冇道義,「呢班員工喺經濟好時為你賺咁多錢,家投資市場逆轉,你就炒佢哋,有啲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