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獎宣佈之時,正值美國報業處於經營最困難的時刻。報紙的讀者數目和廣告收入,近年本已源源流失給互聯網,金融海嘯捲起經濟大衰退,令情況雪上加霜,很多報紙都在掙扎求存。
美國日報銷量近十年下跌超過8%,去年經營表現倒退,更是有紀錄以來最差的,總廣告收入暴跌16.6%至378.5億美元(2,952億港元),而且連續10季下跌。很多歷史悠久報章都捱不住,《洛基山新聞》停刊,《西雅圖郵報》大削人手後變為網上報,《芝加哥太陽時報》申請破產保護。
《紐約時報》欠債78億
今年很多得獎報章,也不能倖免。《紐約時報》集團欠債超過10億美元(78億港元),要變賣部份總部大樓套現應付財困,就算揭發斯皮策性醜聞的都會新聞版,亦取消獨立分叠,削減人手。《底特律自由報》轉為每周只向訂戶派三日報紙。《洛杉磯時報》和《東瓦利論壇報》也有裁員。
美國報業奄奄一息,有可能成金融業和汽車業後,另一個需要政府打救的行業。參議院商務委員會下周將召開聽證會,討論報業危機。亦有參議員提出法案,容許報業公司重組為免稅的非牟利機構,冀望藉消除稅務負擔度過難關。
報業生存艱難,仍緊守崗位,普立茲獎管理人吉斯勒(SigGissler)表示,今年的得獎名單,反映報業仍盡責發揮「看門狗」的監察功能:「看門狗仍會吠,看門狗仍會咬人。沒有報紙,誰又會天天做這種事呢?」
美聯社/《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