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杜絕醫護人員遺失載有病人資料的USB手指等電子儲存媒體,醫院管理局建議斥資約2,250萬元,購買每支1,500元備有加密功能的貴價USB手指,預計供應1.5萬名員工使用。有醫管局董事局成員質疑,遺失病人資料是員工心態及文化問題,花錢買USB手指可能令員工以為很安全,繼續忽視守則、不尊重病人私隱。記者:陳沛冰、梁瑞琼
醫管局去年9月發生多宗遺失載有病人個人資料及病歷等私隱的USB手指後,成立專責小組調查及提出改善建議,包括規定員工使用具加密功能的USB手指,下載有關資料前要向行政總監申請。該局動用3,500萬元,當時預計18個月後推行。但今年2至4月仍發生四宗事故。
會簡化申領程序
醫管局內部行政及運作會議文件透露,該局決定向董事局建議採取三大措施,包括額外購買每支1,500元的加密USB手指供員工使用,粗略估計約一半需使用病人臨床資訊系統的員工,即約1.5萬人會申領,成本約2,250萬元,有關金額可能較實際所需的高。
該局建議設立加密的中央管理檔案伺服器存放病人資料,員工在醫院外可上網索取病人資料,不需使用USB手指,但該建議去年專責小組已提出。局方會簡化員工申領USB手指程序,可由行政總監以下的管理層批核申請。
文件指,醫管局會以「洗太平地」形式,要求所有員工刪除存於個人電腦及USB手指等不必要的病人個人資料。未來三個月先落實購買USB手指等措施,最遲7月中推行新懲處機制,即使用未經許可的電子儲存器或遺失,會被停職及停薪不多於兩周、書面警告及強制參加培訓課程;第二次違規會即時解僱。
令員工忽視守則
曾協助醫管局調查遺失USB手指的董事局成員莫乃光表示,之前該局已購入小量加密USB手指,可加密的很昂貴,相信大量購買及投標後,成本會減少。但他指,花巨額買USB手指值得商榷,「唔係買手指可以解決問題」,遺失USB手指是員工文化及態度問題,現時已有守則規定員工不應擅自下載病人個人資料,但仍有人違規,「買咗加密嘅USB,會唔會令員工以為好安全,忽視咗守則,咁仲浪費資源。」若員工依舊不尊重病人私隱,發放加密USB手指亦徒然。
將軍澳醫院外科高級醫生莊立村表示,花千萬元買USB手指只是權宜之計,值得商榷,長遠要教育員工尊重病人私隱。醫療政策評議會發言人郭家麒說:「近期嘅個案都係心態嘅問題,如果心態唔改,買一大堆手指都未必有用。」局方應加強教育員工,再配合硬件才能相輔相成。
特稿:增額外開支 恐影響病人
醫管局擬動用2,000多萬元購買USB手指,醫療政策評議會擔心款項未必用得其所,大批手指未被使用變成浪費,醫療服務卻因資源減少受影響。
「冇人用就浪費咗」
醫療政策評議會發言人郭家麒指,醫管局過去數年已花費逾10億來改善資訊科技系統,如處理病人資料、採購資料及網絡系統等,但仍未見成果,近年更計劃動用逾11億推行病人電子病歷,也一直只聞樓梯響,擔心購買USB手指也是浪費金錢。
郭家麒擔心這筆款項也未能用得其所,「2,000幾萬一啲都唔多,但係使咗錢,又冇對症下藥,USB手指冇人用就會浪費咗。」他指醫管局資源有限,若有額外開支,擔心要拉上補下,令病人醫療服務資源比例減少,甚至需向政府要求增加撥款。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幹事彭鴻昌表示,現階段難以確定購買USB手指是否浪費公帑,「手指有加密技術,都係用喺保障病人私隱,但如果日後買咗都冇人用就係嘥錢。」本報記者
話你知:附加密功能手指100元有交易
電子儲存媒體代理商Microworks負責人薛鴻基表示,市面上一般附有加密功能的USB手指只需100至300元,較先進的產品擁有指模上鎖功能,第一次使用前,必須先輸入使用者的指模,之後每次使用均要確認指模,部份8GB的指模USB手指只需400多元。
64GB的USB手指或需1,800多元,但容量遠遠大於儲存需要,故甚少人使用。薛鴻基稱,若需大量儲存數據,如文件檔案、X光片及磁力共振影像,可使用透過USB途徑存放的外置存儲器,部份厚度只有1厘米,具320GB容量的產品只需約600元。
部份附加密功能USB手指
容量及種類:2GB、4GB及8GB(附密碼鎖)
售價:100元至300元
容量及種類:8GB(以使用者的指模上鎖)
售價:400多元
容量及種類:320GB附有加密功能的外置硬碟存儲器
售價:約600元
資料來源:Microworks負責人薛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