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連赴兩場詩歌音樂會,其一是香港詩人陳滅的詩幻呢喃演出,其二是一群詩歌愛好者為紀念德語大詩人策蘭而籌辦的朗誦與音樂活動。
陳滅乘着新作《市場,去死吧》出版,找來兩位合作多時的本地音樂人,為詩作賦曲,邊彈邊唱,讓詞句之間的音樂感與節奏掙脫文字平面空間,換成音符與旋律,振盪心靈,令我更相信:好的詩,首先就是歌,可以唸出來,唱出來。
本地免費讀書刊物曾做專題,問如何學好中文,有人推介大部頭小說,或語文實用書。其實也不妨多讀詩,詩集多輕巧,得空讀一首或幾首,像儲糧一樣(好過買幾手股票),日積月累容易上手,漸得精煉的藝術,還有節奏感。
香港的小眾文學活動,形式漸漸多元。記得幾年前,常和小圈子友人慨歎,我城少見這類帶有一點表演性質的文學活動如朗誦會、詩歌劇場等,在紐約、倫敦與巴黎藝文界卻是家常菜式。現在似是文藝復興,忽然熱鬧起來,如詩人陳滅本就是能彈會唱的音樂人,拿出看家本領為文學帶來小小風騷,我覺得是國際級的水準,拿去巴黎與紐約交流,一點不失禮。
我忙建議他北上,在北京livehouse「愚公移山」來一場詩唱會,讓北方文藝青年見識一下粵語詩歌的優美。常說甚麼北方中心主義,香港文化淪為邊緣,我說是因為還看得不夠多的偏見。是的,所有偏見,來源都是偏見,自己蒙蔽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