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內視鏡「片走」腫瘤

肛門內視鏡「片走」腫瘤

【本報訊】切除肛門是不少大腸癌患者的噩夢,以往若腫瘤長得接近肛門位置,即使屬早期發現的大腸癌,患者通常也不能保留肛門,有外科醫生指,近年引入的肛門內視鏡顯微手術突破傳統需「切腸切肛」的治療概念,以「片皮」方式,將藏於大腸內的早期腫瘤或息肉「逐層片走」,毋須切除腸臟及肛門,接受此治療的早期大腸癌患者復發率更低於一成。

無表面傷口康復迅速

香港港安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郭寶賢指,以傳統的開腹或內窺鏡手術治療大腸癌創傷性大,一般需切除長有腫瘤的一段腸臟,若腫瘤於肛門五厘米範圍內,更需同時切除肛門,患者手術後需要裝上人工造口排泄,患者必須小心護理造口。
本港近年引入肛門內視鏡顯微手術治療早期大腸癌及切除息肉,郭寶賢指,手術是使用一個特製的圓筒形直腸鏡,再相連各種微型手術儀器及內窺鏡,儀器經由肛門進入直腸,確認腫瘤位置後,利用儀器以「片皮」方式,將整個腫瘤或息肉逐層切除,由於手術期間有清晰的即時影像,故可以確定腫瘤被完全清除才結束手術,患者毋須切除腸道或肛門,加上無表面傷口,康復會較傳統手術迅速。
郭寶賢指若屬良性或原位癌,使用肛門內視鏡顯微手術的復發率低於1%,若屬第一期大腸癌,復發率在10%以下,但到了第二期則上升至40至50%,故一般不會用於第二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