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今天47知識分子聯署 促中央肯定學生

20年前的今天
47知識分子聯署 促中央肯定學生

89年4月21日,胡耀邦追悼大會舉行前夕,天安門廣場人山人海,萬計的北京民眾和大學生不理禁令,在廣場通宵靜坐,準備悼胡,高峯時據報聚集了多達40萬人。
北京19所高校學生組成的「臨時行動委員會」提出,靈柩繞廣場一周,並要求官方媒體報道學生的悼念活動,但未獲政府接納。

全國示威升級

當日下午,各院校學生組織到天安門廣場靜坐,並成立糾察隊,防止外人混入,又確定以不衝擊的和平靜坐方式,參加翌日的胡耀邦追悼會。北京學生自治籌委會則發動同學罷課,抗議公安警察之前毆打同學,並即時籌募民運經費。
47位中國知識分子包括嚴家祺、李澤厚、包遵信、北島、蘇曉康等聯名,向中共中央、人大常委和國務院遞交公開信,除稱胡耀邦為「中國當代民主過程的象徵」外,並肯定學生的訴求,指出批評領導人是憲法賦予權利,希望中共吸取天安門事件的教訓。但代表到中南海送信時遭拒收,又有人把信擲在地上。
全國示威升級,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學生試圖入京聲援,但多數被阻攔,只有36人冒充工人進京。

大批民眾在天安門廣場聚集,高峯時達40萬人。

他們曾這樣說

「重大情況要讓人民知道,重大事情應讓人民討論。」

──89年4月21日,新華社屬下新聞學院的學生高舉引用趙紫陽報告的標語,爭取新聞自由。

悼念六四亡魂

陳來順 23歲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華社代培攝影班89級應屆畢業生

89年6月3日晚上,在人民大會堂西北側的平房頂上照相時,頭部中彈身亡。遇難後,他的同學集資在香山金山陵園購置墓地,安置他的骨灰,並立有墓碑。

八九民運詞彙
《河殤》

官方中央電視台製作的六集電視紀錄片,包括《尋夢》、《命運》、《靈光》、《新紀元》、《憂患》和《蔚藍色》。1988年6月16日首播,片集在全國引起轟動,對包括長城和龍在內的許多長期被國人引以為榮的事物作出無情剖析和嘲諷,同時表達了對西方民主文明的嚮往;被認為是八九民運的思想前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