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港大會長是否北京打手已毫不重要 - 張華

探針:港大會長是否北京打手已毫不重要 - 張華

香港大學學生會陳會長有關「六四」的言論(北京的學生見好就收,就不會引致後來的鎮壓),固然令很多人感到莫名憤慨,更有人質疑,中聯辦或北京在背後操控這位「隱形左派」。不過,筆者相信,這位陳會長絕非北京的「代言人」,與北京至多只是精神上的盟友,而沒從屬關係。
對北京來說,今年的敏感日子特別多,「五四」九十周年、建政六十周年、「六四」二十周年、法輪功包圍中南海十周年等,加上今年經濟情況不樂觀,失業人數飆升,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每個紀念日都可能出狀況。對這些敏感日子,北京的策略就是盡量淡化,採用閉口不提的鴕鳥對策。

國內媒體避談六四

過去幾年,兩會後的總理記者會,溫家寶總被問及政改及「六四」問題,因為他在八九年血腥鎮壓前,曾以中央辦公廳主任身份,陪同總書記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勸止學生絕食。記者的提問事前經過當局審批,而今年記者會,這類問題付諸闕如,顯見北京當局淡化「六四」的意圖昭昭明甚。
此外,國內所有傳媒都對這場共和國史上最大的屠殺平民事件,避而不談。既然北京當局不想大家提及,又怎會找人主動挑起爭論,令「六四」問題,再度成為全球華人的焦點呢?
事實上,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必定會受到陳會長的言論刺激,挺身為死難者尋回公道,令更多人出席今年維園「六四」燭光集會,這又豈是北京當局樂見呢?猶記得兩年前的五月份,已故民建聯主席馬力,否認「六四」時坦克輾斃學生,建議找一隻豬作實驗。不少「維園稀客」衝着馬先生的言論,再度燃點起維園的燭光。難道北京當局會重蹈此覆轍?

證實港人良知未泯

如果這是北京透過陳同學,測試香港人「六四」溫度,那麼,他大可不必在「六四」前夕說這些話,而本港親北京報章,還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建聯同仁,也該為陳同學撐一撐腰吧?現在左派一片沉寂,只有陳同學孤身奮戰。
對一個學生的個人見解,指出其謬誤足矣!犯不着揣測動機,無論他「真心相信學生比北京當局更罪大」,還是想獻媚討好北京,已經無關宏旨,重要的是,他讓我們知道,港人良知未泯,而對抗遺忘之路,任重道遠!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