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再委任新副局及政助 - 劉慧卿

不應再委任新副局及政助 - 劉慧卿

劉慧卿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

立法會於本月二十二日恢復辯論財政預算案,屆時,筆者將代表民主黨提出修訂,削減保安局、發展局和勞工及福利局的運作開支二百六十八萬元,和削減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運輸及房屋局和政務司司長辦公室的運作開支一百九十七萬元,總數為一千五百九十二萬元。削減了這些開支後,這些政策局和辦公室將不會再有撥款聘請尚在懸空的七位副局長和政治助理。

事實證明問責制不濟

主要官員問責制是由前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並於○二年七月開始實施。政府當局指出,目標是「使政府更用心體察民情,確保能夠更好地回應社會的訴求。」一年後的○三年七月一日,數十萬名市民走上街頭,既表達對政府施政的不滿,也在爭取民主自由。這顯示問責制不能改善施政,回應市民的訴求,○五年董建華黯然下台,更證明了問責制的不濟。
繼任的行政長官曾蔭權沒有吸取教訓,更於○七年十月提出擴大問責制度,並於○八年五月落實,委任八名副局長和九名政治助理,但無數的風波證明,政府的施政能力不見有絲毫改善。
去年十二月泰國政局不穩,當時保安局局長李少光身在外地,保安局決定不使用包機接載受影響的市民回港。其後李局長在立法會解釋該決定是由屬公務員系統的保安局官員作出,並無問責官員參與。後來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指出,該決定是集體決定,換言之,無人須就此負上政治責任。問責制實施了六年多,出了嚴重事故,竟然無人需要負責,實在是匪夷所思。
從金融海嘯引發的雷曼迷債風波到梁展文事件,都在在顯示政府在處理重要事情上,較沒有問責制前,不見得有任何進步,財金官員被指未有克盡己職,做好監管銀行的工作,導致數萬名市民成為雷曼苦主,損失超過二百億元。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俞宗怡更就未能察覺梁展文與紅灣半島有關係,向公眾道歉。
即使是樹木,政府亦未能做好保育的工作,大學生莊頌賢於去年八月在赤柱被大樹壓死後,行政長官卻於上個月才委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領導跨政策局專責小組處理樹木保育的工作,慢了七個月的危機處理,就是問責制的「貢獻」。

官員政治敏感度不足

自去年五月實施進一步發展政治委任制度以來,有關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的負面消息層出不窮,先有薪酬國籍風波、再有的士堵塞機場事件,最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蘇錦樑副局長使用名片代替入息證明成功申請繼續聘用外籍傭工,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當局沒有深思熟慮便推出的問責制,未見其利先見其弊。被委任的官員沒有認受性,政治敏感度和能力又不足,令這制度不但浪費公帑,亦不能改善施政。
民主黨認為,當局應盡快檢討千瘡百孔的問責制,而在未完成檢討之前,政策局不應該動用撥款,聘請尚未委任的七位官員。